车迷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2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 中国远征军印度缅甸大记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18: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认真阅读了有关历史资料,把中国远征军印度缅甸大记事用表格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罗列,所参考的资料著作颇多,向著作人表示敬意和感谢。
时段        重要事件
1941年
12月08日~        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
12月09日~        英、美相继对日宣战;中国政府发表对日、德、意宣战文告;英、美、中、加、荷、澳、新(西兰)、法等国反法西斯联合阵线形成,太平洋战争爆发。
12月22日~        蒋介石令第5、6军入缅,归第5军军长杜聿明指挥。
12月23日~        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筹建中国远征军,准备入缅作战。
12月26日~        蒋介石又令第5、6两军暂勿入缅。
12月31日~        罗斯福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由蒋任统帅,蒋同意接受并拟组建联军参谋处,在统帅指挥下进行工作。
1942年
01月04日~        蒋介石电请罗斯福指定一亲信将领,担任中国战区联军统帅部参谋长。
01月14日~        经马歇尔推荐,由史迪威担任联军统帅部参谋长。
02月01日~        蒋介石令第6军入缅后归该军军长甘丽初指挥。
02月02日~        蒋介石又令第6军入缅后归英国方面指挥。
02月25日~        蒋介石令第5军由滇西进入缅甸之周古及其以南地区,第6军由昆明经保山从泰缅边境前进。两军均由第5军军长杜聿明统一指挥,杜由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不久,胡敦改任参谋长,总司令由亚历山大接任。
03月01日~        蒋介石由昆明飞抵缅甸腊戍。
03月03日~        史迪威在腊戍会见到此视察的蒋介石。
03月04日~        蒋介石面告杜聿明:你归史迪威指挥,对史要绝对服从。
03月08日~        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第200师到达同古。蒋介石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日军占领仰光。
03月11日~        骑兵团附工兵、步兵一部,推进至皮尤河南奉一带
03月12日~        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由卫立煌任司令长官。卫未到任,先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代理,后由罗卓英继任。
03月中旬        第6军到达毛奇、盂畔及猛东地区,第66军进驻腊戍、曼德勒,协助英军作战。
03月18日~        日军到达尤河南岸,与我军发生激烈的前哨战。
03月20日~        同古序战开始,激战十二日,予敌重创。此时新编第22师由叶达西方面向敌猛烈反击,敌势受挫。
03月29日~        远征军放弃同古,突围北撤。
03月30日~        日军进占同古。
04月01日~        西路英军放弃普罗美,日军继续北犯。
04月02日~        蒋介石令罗卓英任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
04月05日~        蒋介石偕罗卓英到腊戍,次日到梅苗亲自部署,决定平蛮纳会战,增调第66军入缅。敌第18师团一部攻叶达西,并以千余人渡西迂回侧背,激战数日,我军转移斯瓦河北岸抵抗,敌渡河北犯。
04月07日~        第66军开始入缅。
04月14日~        敌陷马格威,英仰军退守仁安羌。
04月16日~        敌陷仁安羌。我军转移平蛮纳主阵地。
04月17日~        英缅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共7千余人被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
04月18日~        中国远征军以新编第38师之一部驰援仁安羌被围之英编军,将敌第33师团先头部队击溃,英缅军全部解围,救出英军、美教士合计五百余人,以及驮马千余匹。捷报轰动英伦三岛,以后英方曾向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团长孙继光等颁发勋章。
04月20日~        敌占罗衣考。
04月21日~        第5军第200师及军直属部队一部奉命向西路乔克巴当调回梅克提拉,转向棠吉运输,进击由罗衣考北进之敌。英缅军撤退至宾河北岸。
04月23日~        我先遣骑兵团第200师一部向棠吉推进中与敌发生激战。英缅军退乔克巴当。
04月24日~        我军200师克复棠吉,敌大部东窜。
04月25日~        敌攻陷雷列姆、猛脑、孔海坪等地,分两路向腊戍实进。
04月26日~        我军自动放弃棠吉,远征军之主要阵地腊戍因而失去屏障。敌先后占领细胞、南马。
04月27日~        西路英缅军撤至伊落瓦底江以西,向印度英帕尔撤退。我军第66军阻敌北进,伤亡较重。
04月29日~        我军放弃腊戍
05月01日~        新维失守
05月02日~        贵街失守
05月03日~        畹町失守,继占八莫,向密支那进犯。遮放、芒市、龙陵相继失守。
05月04日~        为阻止日军东进,我军炸毁惠通桥。
05月05日~        敌陷松山,进至惠通桥,由上游渡过怒江东犯,滇西告急,昆明震慷。第36师由西昌驰援,与过江之敌激战,东岸高地为我军控制。4、5两日敌机狂炸保山,适逢集市贸易,城乡居民死伤千人以上。
05月08日~        敌占缅北重镇密支那。
05月09日~        我有力部队与怒江上游渡河,威胁敌侧背。
05月10日~        敌攻陷腾冲。我驻备军第2师全部渡河,还击该敌。
05月18日~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突围中负重伤,团长柳树人,刘杰阵亡。
05月19日~        我军主力继续渡江,攻击敌侧背。第18师由惠通桥下游渡河,进出镇安街、龙陵一带,破坏敌后方出路,阻敌增援。
05月26日~        戴安澜师长伤重不治殉国。
05月31日~        我军改取守势,准备以后之反攻。此后,滇西边境形成隔怒江对峙局面,远征军之西路军已向印度撤去,东路军撤至滇西与敌对峙,中路军分头撤退:一路经打洛、新平洋到达印度岛,一路经孟拱、盂关、葡萄、高梨山返国,一路渡南盘江,经梅苗,南坎以西返国。
06月10日~        林蔚率参谋团人员离保山回昆明。中国远征军此次入缅作战以失败告终,损失奇重,计入编时约10万兵员,此时仅余4万左右。
1943年
04月~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楚雄成立,陈诚任司令长官。10月,陈诚病,由卫立煌接任。
05月~        军事委员会驻滇干训团在昆明成立,原大理的滇西战时工作干训团,改称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同时在印度设立兰姆伽训练学校。当时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决定给予中国军队十二个军的美械设备。
06月29日~        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
10月10日~        史迪威令中国驻印军向大龙河西岸敌据点进攻,随军派出工兵部队,修筑中印公路。
10月18日~        新编第38师经月余昔战,攻占敌重要据点于邦。
11月01日        新编第381哺第112团占领拉加苏,新平洋等地。
12月下旬~        新编第38师向敌加强攻击,敌向大龙河东岸撤去,西岸敌各据点先后被我攻克,中国驻印军取得第一次反攻作战的胜利。中印公路亦修通至新平洋。同时,新编第22师第65团向打洛推进。
1944年
01月~        左路之新编第38师先后渡过大奈河和大龙河,肃请盂阳河之敌。
01月09日~        中国驻印军向右路新编第22师渡大奈河,沿左岸开路前进。
01月23日~        新编第22师向敌发起猛攻,经数日激战,毙敌官兵约200百人。
01月31日~        新编第22师攻占打洛。
02月01日~        新编第38师进占太伯卡及甘卡,夺取敌交通要点。
02月23日~        新编第22师先后攻克腰班卡,‘拉征卡,拉貌卡等敌据点,至此,盂关外围之敌皆被我肃清。
02月24日~        我军分左右两冀继续向南推进战车营也同时配合行动。美军一个支队(约步兵一个团)亦在我左侧向瓦鲁班推进。
03月05日~        新编第22 师从正面猛攻孟关,经激烈战斗后攻占孟关,毙伤敌800余人。战车营亦攻抵宁库卡,先后共歼敌1400余人,敌军18师团主力被击破。
03月06日~        新编第38师一部占领瓦鲁班东北之拉干卡。随即与攻占孟关之新编第22师协同围攻瓦鲁班。
03月09日~        激战两昼夜,我军占领瓦鲁班和秦诺。
03月15日~        战车营和新编第22师攻占丁高沙坎,继之向坚布山隘进攻。
03月19日~        攻克天险坚布山隘。
03月28日~        我军攻占高鲁阳。
03月29日~        我军进吕沙杜渣,至此,胡康河各战役胜利结束。
43年10月~44年03月        中国驻印军南进150余公里,先后击毙敌军官60余名,士兵4100余名,其伤亡人数总计12000余名。我军伤亡总数为6495人。
04月04日~        我军向孟拱河苦守敌部署进攻,经15天激战,新编第22师,新编第38师先后攻占瓦康至丁克林之线。是月,第14师和第50师空运印度。
05月03日~        美飞机36架配合作战,新编第22师在战车掩护下,向英开搪守敌包围攻击。
05月04日~        新编第22师攻占英开塘。
05月11日~        中国远征军为配合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决定强渡怒江,向入侵滇西之敌发动反攻。远征军攻击部队第20集团军之第53军和第54军,及防空部队第11集团军之新编第39师,第76师和第88师之各—加强团,于本日自双虹桥至栗柴坝间,分七处强渡怒江
05月12日~        新编第39师一部攻占红木树,第198师由栗柴坝渡江后攻占桥头、马面关,主力围攻腾北重镇北斋公房,第36师在双虹桥附近渡江后,对敌发动进攻。我军越过高梨山,进至瓦甸,江苴街以东之战。
05月17日~        驻印军第50师第150团和新编第38N第88团,在美军支队配合下,攻占密支那西机场。
06月01日~06月03日        远征军第二军及第7l军配属新编第39师。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各附近渡江。
06月04日~        远征军新编第28师攻克松山外围据点腊猛后,立即围攻松山。
06月09日~        第87师攻克镇安街。
06月10日~        第87、88师一度攻入龙陵,敌增援反扑,我军退据龙陵东北部,与敌对峙。
06月14日~        我军攻克北斋公房。
06月16日~        驻印军两冀协力猛攻卡盟,经多次冲杀,终于攻占卡盟。
06月18日~        新编第38师第114团强渡孟拱河,向敌攻击,解救被围英军第77旅,并占领孟拱外围各据点。
06月20日~        远征军第36师攻克瓦甸,第53军攻占江苴街。
06月24日~        远征军第9师攻克象达,向芒市前进。
06月25日~        驻印军新编第38师经两昼夜激战,占领孟拱。孟拱河各战役历时三月,至此胜利结束。此役歼灭敌第18师团,重创其第二师团第4联队,第53师团第128、15l联队,第56师团第146联队。先后毙敌11500余,其伤亡总数约26000人,生俘田代一大尉以下117人。我军伤亡官兵4591人。从此中国驻印军控制了缅北整个战局,奠立了反攻作战的胜利基础
07月06日~        密支那攻防战已达40余日,驻印军新编第一军军长郑洞国到密城前线视察,决定于“七七”抗战七周年纪念日向守敌发动全面进攻。
08月05日~        中国驻印军在盟军协同下,攻克密支部,全歼守敌。此役历时三个月,守敌第18师团第114联队主力,第56师团第148联队主力,工兵第12联队一部其他部队共3千余人全部消灭,俘敌官兵69人。我军伤亡6千余人,其中阵亡官兵2千余人。至此,驻印军第1期反攻任务胜利完成,开始对部队进行整顿。整顿期间,驻印军奉命改编为两个军,即新编第1军与新编第6军。
08月中旬        第2军第76师主力攻占放马桥,切断龙陵、芒市间敌之交通线。第70军第87、88师和第8军荣誉第1师主力等部,对龙陵再次发动围攻。第116、130、195师和预备第2师向腾冲守敌猛攻。日军第56师团得到第2师团的增援,向远征军反扑,远征军进展迟缓。
09月08日~        远征军攻占松山。新编第28师自6月4日起,对松山守敌发动五次围攻,未克,继由第8军自6月下旬起接替攻击任务,又连续发动9次攻击,费时3月,终于攻克松山。
09月14日~        远征军攻占腾冲。远征军自渡江至攻克腾冲止,共历大小战役40余次,毙敌军官一百多和士兵6千多,俘敌军官4人和士兵60多人。远征军伤亡官佐1300余人,士兵17000多人。
10月初        中国驻印军陆续向八莫地区推进。
10月29日~        新编第38师主力攻占庙提,太平江北岸之敌已全部肃清。
11月03日~        中国远征军各部协力攻克龙陵,继续向芒市推进。新编第38师进抵不兰丹及薪龙卡巴之线,向八莫迂回进击。
11月19日~        远征军将八莫外围敌阵全部摧毁,同时新编第30师主力分成三纵队绕道向南坎攻击。
11月20日~        中国远征军第6军攻克芒市。
11月21日~        新编第22师攻克东瓜(同古)。
12月01日~        第71、53军主力,第2军一部及第200师等部协同攻克遮放。
12月上旬        第14师及新编第22师奉令空运回国。
12月15日~        新编第38师主力攻占八奠,敌守城司令原好三大佐被击毙。自10月15日由密支那向八莫发动攻势以来,经过70多次战斗,消灭敌官兵2400余人,生俘20余人,远征军伤亡官兵1000余人。
1945年
01月15日~        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0师和新编第38师一部攻占南坎。
01月20日~        远征军第9、88师克畹町。
01月22日~        远征军第53军与驻印军新编第1军先头部队取得联系。
01月27日~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会师于畹町附近的芒友,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01月28日~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和盟军在畹町举行会师典札。
02月20日~        新编第30师主力攻克新维。
02月23日~        第50师攻克南图(南都)。
03月02日~        新编第38师攻克朋朗、温塔。
03月06日~        新编第38师攻克老腊戍。
03月08日~        新编第38师攻克腊戍。
03月16日~        第50师攻克细胞。
03月27日~        新编第30师攻占猛岩。
03月30日~        第50师与英军在乔梅会师。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在滇西及缅北反攻作战至此胜利结束,中印公路修筑完成。
        此次反攻作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国外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对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形地势险峻和日军拼死顽抗,战斗至为惨烈。日军死伤官兵48500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官兵17700余人,中国远征军自强渡怒江至战斗结束,伤亡官兵4万余人。

(以上原系我用word做的表格,但复制上来就看不到表格线了)

上次文中提到我舅爷和外公。舅爷1916年6月出生于湖南,2003年5月去世于北京,享年87岁。我在那读书时他送我一相机留做纪念,那机子是美国KODAK,用120胶片的,他啥时弄到的我就不知道了。机子已严重风化,包裹的皮子都快剥离了。他老人家有做日记的习惯,到了晚年还整理了回忆录,勉励自己的子女,温故而知新,努力进步。下面摘录老人回忆录中关于他所知道的那场战争的零星片段,并贴上老人送给我的老式美产相机,也许有所关联。

我到了滇缅公路抢修总队下属的第一大队,驻在保山县板桥,任领工员。我们没有开展工作,一直在待命。到了1944年7月,政府军队收复了被日寇占领的腾冲县(腾冲县临近缅甸)。仗打得很艰苦,抗日将士死伤很多。为了给死难烈士修建忠烈祠,同时修筑保密公路(保山至缅甸密支那),我们没等硝烟散尽就开进了腾冲。我亲眼看到整个县城已被炸平,几乎片瓦不存,连树叶都被炸得一片不剩,遍地都是日本兵的尸体。战争的残酷景象尽收眼底。
我做为领工员负责指挥修建忠烈祠。忠烈祠座落在腾充县西北一座小山的东坡。我们把一千多具烈士遗骨分别装入陶瓷罐,整齐地埋葬在山坡周围,并立了石碑。忠烈祠内,每位阵亡将士都供有牌位,上面书写姓名、籍贯、年龄、军职。修建忠烈祠的费用全部是当地乡绅筹集的,表明了人们对抗日烈士的敬仰和钦佩。
1945年8月1 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腾冲县沸腾了,鞭炮声响个不停,全城人民欢天喜地庆祝抗战胜利。忠烈祠刚好也完工了,我们就于1 9 4 5年1 0月离开腾冲去昆明。



套用昨晚8时凤凰卫视窦文涛主持的《中国远征军》节目中一研究那段历史的学者的话:难道发生在六十多年这片不到25平方公里却死伤惨烈的卫国战争就这样无声无息了吗?

我们不允许敌人篡改历史,我们更不容许自己忘记历史!

DSC08240.JPG (128.49 KB, 下载次数: 47)

DSC08240.JPG

DSC08241.JPG (145.33 KB, 下载次数: 48)

DSC08241.JPG

DSC08242.JPG (142.69 KB, 下载次数: 51)

DSC08242.JPG

DSC08243.JPG (135.7 KB, 下载次数: 50)

DSC08243.JPG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18:35:10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我舅爷和外公还不到30岁,这是舅爷在那个年代的珍贵留影,在此,我也深切缅怀他老人家。

本文完毕。

image001.jpg (102.11 KB, 下载次数: 48)

image001.jpg
板凳
发表于 2009-3-27 19:22:44 | 只看该作者
在远征军的序列中只有东北军(53军)、并没有川军,但他们的遭遇跟炮灰团有相似之处,在卫立煌出任司令长官后才有改善,并成为了第一批强渡怒江的先锋部队。
第一次远征的司令长官本来也是卫立煌,他未到任的原因是因为之前任二战区司令长官时,曾对八路军的装备补给有过特别关照,被军统告到蒋介石处而受到审查。

[ 本帖最后由 _a_jie 于 2009-3-27 19:27 编辑 ]
地板
发表于 2009-3-27 19:25:52 | 只看该作者
江湖》》》》》》》》》》》》》》》

:(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3-27 20:37:3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允许敌人篡改历史,我们更不容许自己忘记历史!------------------------------------------------------------------


这就是国人大多哈曰的原因,自称龙的子孙的族群。民族节气怎么反不如棒子呢?这也是国人被外国人看贱的一个原因。
6
发表于 2009-3-27 21:15:5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允许敌人篡改历史,我们更不容许自己忘记历史!
因为不同的政党,所以他们被遗忘了!
我们有什么脸指责日本的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假如我是日本人,我也会去参拜!
7
发表于 2009-3-27 22:10:09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中国,历史和宗教都是为当权者服务的,所以不必当真。
8
发表于 2009-3-28 01:35:15 | 只看该作者
向抗日英雄敬礼
9
发表于 2009-3-28 22:33:3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允许敌人篡改历史,我们更不容许自己忘记历史!
10
发表于 2009-3-29 22:18:3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绝对不忘记历史
11
发表于 2009-3-31 00:21:10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3-31 11:26: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是为了不忘记历史!!
13
发表于 2009-3-31 15:3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_a_jie 于 2009-3-27 19:22 发表
在远征军的序列中只有东北军(53军)、并没有川军,但他们的遭遇跟炮灰团有相似之处,在卫立煌出任司令长官后才有改善,并成为了第一批强渡怒江的先锋部队。
第一次远征的司令长官本来也是卫立煌,他未到任的原因是 ...

转帖:官方媒体称中国政府承认国民党军抗日烈士身份(远征军中有川军,我注明的)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黎云、张汨汨)清明节将至。一篇《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津》的网帖,在清明节前夕,唤起了人们对烈士的思念。

  尘封的记忆被打开。“八百壮士”“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王铭章……这一个个浸染鲜血、耳熟能详的名字,曾激发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英雄豪气,挺立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多少忠魂埋骨他乡

  到底有多少中国军人的遗骸,还魂漂海外?到底有多少英雄,他们的名字连同坟冢,被岁月的封尘湮没?

  仅抗日战争,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阵亡将士,就达150万之巨。据民政部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约有2000万人。

  但,有名可考、已收入到各级政府编撰的《烈士英名录》的烈士,仅有176万余人。

  除此之外,在上个世纪的100年中,国共两党还各自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出国作战。与本土作战不一样的是,两次出国作战牺牲的将士,大多数都留在了异域他乡。

  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抽调20万精锐官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印度战场。从1942年3月至8月初,远征军在缅甸、印度和中国云南西部屡挫敌锋,以伤亡6万多人的代价,阻敌于怒江,使日军从缅甸进攻我西南大后方的企图彻底破灭。

  殉国的远征军将士中,除3000多人安葬在云南省腾冲县国殇墓园以外,大多数将士尸骨,散落在印度、缅甸北部的山野之中。

  这还不包括在修建滇缅公路时,因为恶性痢疾而去世的那不计其数的民工。

  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段生奎介绍说:“在滇缅公路上,至今还能捡拾到锈蚀的钢盔和子弹。”

  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包括毛泽东之子毛岸英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志愿军烈士,长眠在朝鲜半岛。欣慰的是,志愿军烈士遗骸得到了朝鲜政府的妥善照顾。每年,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或来自国内的代表团,都会前往凭吊。

  除这两次出国作战外,还有那些以战俘身份被强送出国的军人。特别是抗战初期,大批被俘军人被送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成为所谓的劳工。

  东北抗联在遭到日军“围剿”失利后,退入前苏联境内坚持斗争,也有不少将士牺牲在前苏联境内。据抗联老战士回忆,由于害怕敌人侮辱尸体,烈士在安葬后几乎不留痕迹,岁月流逝,现在想找都困难。

   为中华民族牺牲的都是烈士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老战士们都收到了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赠予的一份特殊礼物——一枚抗战胜利纪念章,包括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国民党军人。

  事实上,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抗战英雄在壮烈牺牲后,一直都得到新中国政府的承认和褒奖。

  由国民政府领导开展的淞沪会战、枣宜会战等,在中小学的历史和语文教科书中,得到了公正的介绍和评价。在北京,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等,以纪念在抗战中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国民党将士。

  在一部由中国大陆拍摄的《血战台儿庄》电影中,国民党将士同仇敌忾、慷慨赴死的英雄形象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中国人。

  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侧的国殇墓园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安葬着3000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和19名盟军官兵,是目前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1997年,这个国民政府军的烈士陵园成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抗战烈士的灵谷寺、灵谷塔一如当年,国民党抗战烈士的英名罗列其上,青天白日的徽章、“总理遗嘱”和“天下为公”的训言镌刻在牌坊上。每年的抗战胜利日,林荫道两侧放满了人们缅怀先烈敬献的花圈。

  在成都南门外,矗立着一座脚穿草鞋、背着斗笠的川军战士雕塑。自1937年始,300万巴蜀男儿出川抗战,付出64万多人伤亡的代价。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以绝对劣势死守滕县,全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留城伤兵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未有一人被俘。

  1943年,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国民政府在四川紧急征调4.5万名学生和知识分子赴印缅补充远征军。不到一个月,四川4万多青年就奔赴前线。因为战局急转直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没能回来。

  烈士,辞海中这样定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自1937年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仅少将以上军官阵亡95人。

  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牺牲,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都是烈士。

   关注烈士身后事

  虽然英雄的悲壮和战争的硝烟一同散去,但人们对烈士却不应淡忘。

  2007年,洛阳市烈士陵园被部分拆除,让位商业开发,后经媒体披露后一片哗然。这个烈士陵园的商业开发已做了10多年,6个保护区只剩下两个,其余全转换成商业墓地。2009年,河南泌阳县人大、纪委占用县烈士陵园土地集资建豪华别墅的消息通过网络流传甚广。

  在重庆,烈士陵园里被挤占、改造,变脸成了晒衣场、烧烤园、卡拉OK角或商贩集市。在南京,望江矶80多座烈士墓在没有通知烈士后代的情况下,全部按无主坟搬迁,烈士骨灰“暂存”在殡仪馆数年。在成都,红岩烈士车耀先的故居,也被强行拆迁。

  在每年的清明节前,都会有这样的事情被披露出来。

  据民政部统计,全国的烈士墓、烈士陵园、纪念堂、塑像等纪念设施共有14588处。为加强管理,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分级管理办法,即分为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重点保护单位。目前全国的烈士纪念设施每年接待参观、瞻仰群众达到8000多万人次。

  但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的主要难题。民政部优抚安置局烈士褒扬和优待处处长戴爱娇介绍,1992年,为解决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建设、发展经费不足的困难,民政部曾提出在坚持“褒扬烈士,教育群众”主题功能的前提下,开展经营创收活动、“以副补园”的道路。在此过程中,有的地方利用烈士陵园荒僻地开办区别于烈士褒扬区的病故人员墓区,有的地方发展园艺苗圃等实业。

  虽然各级民政部门都加大了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的力度,但是投入不够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地方的烈士纪念设施成为了当地的危房,想维修没经费,想拆建社会舆论压力又很大。全国还有7000多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和上百万座烈士墓,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处境让人担忧。

  在对烈属的优抚优待方面,尽管国家不断地建立健全烈士遗属抚恤优待体系,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民政部为设立烈士纪念日而进行了多年的论证。2008年人民网对设立烈士纪念日进行网上民意调查,70%的网友表示支持。在新华网进行的投票调查中,支持率则高达92.84%。各级民政部门也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在今年集中投入资金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物进行保护性改造。

  其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保护烈士纪念设施、设立烈士纪念日,而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弘扬尊重烈士的传统。

[ 本帖最后由 牛车水 于 2009-3-31 15:32 编辑 ]
14
发表于 2009-3-31 21:24: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只是说远征军里没有川军的编制,并不是说没有四川人。
不过川军用大刀长矛打坦克,却是有历史记录的,悲壮啊!!!
15
发表于 2009-3-31 23:13: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_a_jie 于 2009-3-31 21:24 发表
呵呵,我只是说远征军里没有川军的编制,并不是说没有四川人。
不过川军用大刀长矛打坦克,却是有历史记录的,悲壮啊!!!

国军本身应该无川军\粤军\湘军\东北军......编制,习惯上把四川人为主的部队叫川军,依此类推.
16
发表于 2009-4-1 11:44:01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是军阀的年代,各个军阀头子在各自的地盘招兵买马各立山头,所以有川军\粤军\湘军之说,八路军和新四军在西安事变后由红军该偏,承认了南京政府,不搞自己的苏维埃政府了,归蒋介石领导,广义说也是国军,东北军是北洋政府的中央军,后被张学良改投南京政府了,只有中央军是蒋的嫡系部队,装备最好,远征缅甸是以中央军为主的。
17
发表于 2009-4-3 00:29: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生记 于 2009-4-1 11:44 发表
当年是军阀的年代,各个军阀头子在各自的地盘招兵买马各立山头,所以有川军\粤军\湘军之说,八路军和新四军在西安事变后由红军该偏,承认了南京政府,不搞自己的苏维埃政府了,归蒋介石领导,广义说也是国军,东北军 ...

说得非常正确!人们习惯上把国民党军队叫国军,把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叫共军.

以下转帖: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成都)

川军抗日最惨烈 阵亡64万多人

抗战全面爆发后,八年中四川共提供了近350万人的兵源,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而在这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中,有 64万多人伤亡(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无川不成兵”之说由此而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在成都有这么一些人,在他们模糊的记忆中,祖辈、父辈在抗日战争弹火纷飞的战场上,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胜利。但在盛世的今天,他们却寻不到哀思的寄托。昨日,市档案馆向本报独家披露了一批未能送达的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将士阵亡通知书,并委托本报寻找英雄的亲人。

▲档案馆披露

37封未送达的阵亡通知书

走进市档案馆恒温恒湿的保管室,年月久远的纸张所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市档案馆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姬勇从档案架上取下一盒牛皮纸质的档案盒,告诉记者:“盒子里装着37名川军将士的阵亡通知书。”

档案盒里薄薄的宣纸已被岁月染黄,上面记录着阵亡将士的基本信息:姓名、所属部队、职务、家族名号、死亡事由及时间、埋葬地点、相貌或特征、住址。“由于地址不详,或亲属搬迁,再加上当时战乱等复杂情况,这37份阵亡通知书均未送达至将士家属手中,那意味着英雄的家人们直到今天仍然对至亲的下落不得而知!”姬勇的介绍中透着深深的遗憾。

最年轻阵亡将士年仅十八

从年龄一栏,记者发现,37名川军将士均牺牲在壮年,从十八岁到四十岁不等。最年轻的吴少成来自陆军四十七军一七八师五三三团一营二连,是一名二等列兵,1940年4月24日阵亡于山西陵川附城镇五虎山,年仅十八岁,家住原成都马道街八号。同为1940年阵亡的黄元吉当时四十岁,埋葬地点为湖北省应山县报本祠附近,其妻周氏居住在原成都县东辕门街一五一号。

这37名川军阵亡将士来自不同的队伍,军衔最高的是上尉连长曾少武。阵亡通知书显示,时年二十九岁的曾少武并无妻女,在1940年6月23日围攻南昌战役中阵亡,其父曾洪兴居住于原成都东门外锦官驿新编门牌九十号。

阵亡通知细节还原历史

一页一页地翻阅这37张阵亡通知书,毛笔书就的小楷繁体字虽极为清秀,但传达的每条信息都力透纸背,令人肃然起敬:弹中头部、弹穿胸部、失血过多心力衰竭、受暑成痢医药无效……致死原因一栏的客观记录,使抗战时的惨烈、川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复活在字里行间;黑圆脸矮小身材、面黑、面方色黄、面长色黑……通过相貌或特征一栏的简要描述,将士们的亲人如接到这纸迟来的阵亡通知书,眼前定会浮现出已久藏心底的音容笑貌;因战况紧张未经掩埋、埋葬于湖北省随县十里铺附近、埋葬于阵地后方……埋葬地点一栏很多并不精确,让人不禁悲从中来。

物是人非,阵亡通知书上登记的不少“遗族领恤人”住址仍可在今天的成都城内寻到,如一等兵赖华云的父亲赖鼎力住在原成都东门外水井街4号,目前那里正在打造一条特色街区;上等兵文明忠的父亲文运开当时居住在原成都县少城窄巷子第十五号,现在的宽窄巷子正以别样风情吸引着天下来客。而有些住址则太过宽泛,如二等兵杨占云的父亲杨书再的住址仅有短短6个字:四川成都城内;上等兵易顺卿的父亲易大通居住于“成都东门外”。

▲背后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的等待

“这37封未送达的阵亡通知书终于要全部披露了!”在静谧的市档案馆里,姬勇向记者讲述了这些阵亡通知书背后的故事——

1949年成都和平解放后,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政府、警察局及相关机构的档案。上世纪60年代初,成都成立档案馆后,这批档案又原封不动地被放到了档案馆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档案馆里所保存的档案是不面向公众开放的。”姬勇告诉记者,即使在抗战后收到过阵亡通知书的普通群众,在“文革”期间由于担心受到不必要的牵连,一些人都把亲人的阵亡通知书毁掉了。“更别提有人会到档案馆来主动寻找了。”姬勇说,所以这批珍贵的档案在市档案馆里沉睡了半个多世纪。

这37封未送达的阵亡通知书第一次“重见天日”是在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市档案馆在馆内举办了一场展览。“在挑选展览素材的过程中,关于到底要不要展出阵亡通知书,当时还引起过一番争论。”经过谨慎地考虑,市档案馆最终选取了其中两封在展览现场展出。正在成都考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参观展览后告诉市档案馆,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中国看到抗战阵亡通知书的公开展出。

2005年,市档案馆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览中,这37封阵亡通知书中的另两封再次现身。“这次展览沿用的还是十年前的策划思路,但不同的是,选择阵亡通知书参加展览的决定自然而然就作出了,再没有经过任何争论。”姬勇告诉记者。

虽然经历了两次公开展览,但有限的参观人数、每次仅两封的展出数量,使阵亡通知书没有吸引到其主人的关注,仍然在市档案馆的卷宗里静默着,直到今天……

962111寻英雄亲人

本报10路记者出击

时过境迁,公元2009年已是抗战胜利64周年。“这批未送达的阵亡通知书在市档案馆沉睡了半个多世纪,其实大家心里清楚,即使现在公布了也未必就能找到英雄的亲人。”姬勇说,但值此清明节,我们应将这37名阵亡将士迎回故土,在心里为他们树一座碑、焚一炷香,永远记住他们曾为我们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埋下忠骨和赤血。今日,本报将派出10路记者,寻找英雄的亲人。与此同时,本报开通962111热线,您若是当年的见证者或是知情人,可致电本报,帮助我们找到英雄的家人。清明前夕,37名川军阵亡将士,让我们送您回家!

▲学者解读

这些士兵都死于最激烈的战场

本报记者 胡锦枫 刘祎

随着这批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川军阵亡通知书首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也引起了一些研究抗战史的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昨日下午,本土著名历史文化研究者、《川人大抗战》作者郑光路在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对研究川军出川抗战这段历史来说,这是第一手最有说服力的原始材料,也是还原这段历史的绝佳物证。”

一页页地翻开这组川军阵亡通知书,再结合多年悉心研究考证的诸多史实,郑光路对这批士兵战死时的战争形势、具体情况有了一个大体的判断。

“从死亡时间上来看,这些士兵多在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到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之间阵亡,这正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敌我双方争夺最为惨烈的阶段。”

从牺牲地点来看,这批士兵都死于河南、山西、湖北等抗战全面爆发阶段战况最为激烈的几个正面战场,这也都是川军出川作战的主战场。“比如这名名叫蔡光廷的上等列兵,队号为陆军四十七军一零四师三一二旅,我推断其应该为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川军最高级将领李家钰麾下的一名战士。”郑光路说,其死亡时间在1938年2月20日,死亡地点在山西长治。而根据史料所载,这段时间正是四十七军在长治以“破枪、砖石、拳脚”与日本侵略者殊死相拼的重要历史节点,长治一战敌我伤亡均在千人以上。

而在名单中,几名因“积劳成疾”而病故的炊事兵,也引起了郑光路的注意。“作为炊事兵,他们并不全都上前线杀敌,并不都死在战场上。可为什么会因病而死?这都是有原因的。”郑光路说,由于战场不断转移、物资极度缺乏,而一般的“伙夫”尤为缺乏。“在冰天雪地里连件棉衣也没有,那痛苦可能不亚于上战场去拼命杀敌!”郑光路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负责后勤保障的川军战士也因病埋骨在异地他乡,“但他们与战死疆场的士兵们一样光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车迷网 ( 粤ICP备10225138号 )

GMT+8, 2024-5-5 21:46 , Processed in 0.052307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2001-2007 车迷网 所有内容 版权所有
网页风格制作: 虫虫 技术支持: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