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迷网

标题: 这个秋天,去西游(新增川藏北线:清冷中秋月) [打印本页]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1-17 23:15
标题: 这个秋天,去西游(新增川藏北线:清冷中秋月)
天还蒙蒙亮,空气里有凉意。这是9月21日凌晨六点,成都高升桥如家快捷酒店外,出租车三三两两。

“这次是什么主题?”送我下电梯时,佳问道。

哪有功夫想这些。此刻,我开始感到肩头发麻:后背是装着17公斤行李的75升背囊,前胸是装着T43的电脑包。

“就叫‘许猴猴的西游记’吧。”佳提议,给了我一个鼓励和祝福的笑容。

7月,佳和我自驾车23天游西藏。而这一次,是我独自一人,交通将主要依靠班车,初步计划用四十天左右的时间,行走川西、川藏北线、阿里、xinjiang。当然,我深深明白,计划只是计划。一切将充满不确定。

距离上一次独自长途旅行,已有七年了,出发地同样是成都。那时,我即将大学毕业,6月,找德阳的朋友借了一个迷彩绿的背囊,坐着班车去稻城、中甸、丽江,再从泸沽湖云南一面绕到四川一面,最后在攀枝花坐火车回成都,赶上当晚的散伙饭,喝了个酩酊大醉。

七年,会让一个人或多或少发生改变。但,“在路上”,依然让我迷恋,让我冲动。

也许,我和孙悟空有点像。

好吧,暂且抛开看不到的未来,我要上路了。

[ 本帖最后由 曼竹鱼 于 2009-12-23 20:33 编辑 ]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1-17 23:27
标题: (川西)色达.寻找
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在成都白呆了四年,四川那么多好山好水,大学期间我仅仅去过都江堰、青城山、峨眉、乐山、九寨沟;而后来,因为工作缘故去四川,根本提不起游山玩水的念头,干完活,只想赶紧回家。

大三那年的一个黄金周,同寝室的臧歆春和对面寝室的卞晓妍,去了川西一个叫色达的地方。听她们说,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甚至有台湾人去修行。在那里听讲经很有意思。

这是我对色达的最初印象。2007年的秋天,我的同乡好友阿妹,因为一张照片的诱惑,和丈夫来到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在他们去后不久,这年国庆,我和佳及一众车友自驾车到贵州助学后,来到四川,一度动了去色达的念头,无奈时间太紧,只好作罢。

色达是我这次旅行的首个目标。我曾说过,至今不知该选择信仰哪一种宗教,但相信冥冥中自有安排。色达之所以吸引我,在于这条远离尘嚣的山沟,因宗教而形成独特景观:以沟内水泥公路为界,两边山上遍布低矮僧舍,一望无际、密如蜂巢,色调是藏地僧袍的暗红,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蓝天、黄土、绿地的映衬之下,庄严气势慑人心魄。

行前查了地图,进入色达有两条路线,一是取道康定,经新都桥、丹巴、八美等地,秋日正是好风光。但从9月15日起,国道318线康定至东俄洛改造工程路面施工,实施单进双出交通管制;二是取道马尔康,路程较之缩短百多公里。我倾向后者,既为节约时间,又想留着机会,以后可以和佳自驾走康定路线。打电话到成都茶店子车站咨询,班车也是取道马尔康。

说来好笑。我坐的这趟成都至色达班车,6:35分出发,才走了一个小时,在紫坪铺隧道就坏了。司机吆喝众乘客推车,在都江堰玉堂收费站处等了近三个小时,接替的班车才到。再加上汶川到马尔康改造扩宽工程,一路不时塞车。正常来说,下午3点即可到达马尔康,若有兴致,可以在县城逛逛,或是去看看《尘埃落定》中的土司官寨。但最终到达时间已将近晚上10点。

第二天下午3:40,我的目的地:距色达县城约20公里的喇荣沟五明佛学院到了。

我和同班车的王大爷夫妇、聂大哥夫妇,还有韩姐,一起包了个小面包车上山。后来,我才发现,这一车人,除了我之外,来色达都为找人。结果各不相同。

王大爷夫妇来自广元旺苍。一个女儿在江门新会工作十多年,在“人生最辉煌时”,决定在色达皈依佛门,如今已有两年。因为一晚下课,回房时黑灯瞎火,下台阶不慎把脚拐了。两老此行是来看望照顾女儿。据说佛学院山下大门附近原有个招待所,好像是起了大火还是其他原因,正在闭门维修。一时找不到住处,我们只好跟着王大爷,先到他女儿的住处落脚。

这位觉姆(藏地对尼姑的称呼)约四十开外,慈眉善目,见老人带四个陌生人风尘仆仆而来,并不嫌恶,还特地煮了一锅热乎乎的花生粥让我们垫肚子。来自河北的聂大哥和他的爱人,很快打开话匣子。

聂大哥与前妻育有一子,离婚后儿子前妻带。不久前,聂大哥听前妻娘家人说,前妻带了儿子到色达出家,具体情况不详。他心急如焚,带着新爱人赶到这里。但他与前妻多年不联络,正苦恼不知从何处下手寻找儿子。

这位觉姆宽慰他,色达佛学院是殊胜之地,孩子在这里成长大有裨益;又说,佛学院也有学校,由有教育经验的喇嘛、觉姆授课,孩子不会荒废学业。

聂大哥似乎稍稍宽了心,但找不到儿子,心总归是沉的。我们四个决定一起先到佛学院的学校去打听,顺便去找住处。刚走出百多米,一处斜坡下,聂大哥的脚步突然停下来。

“小飞!聂hongfei!”三米外,一个小男孩站在一家杂货店外,正吮吸手里的冰棍。身旁有一位短发、体态较胖的中年女人。

听到有人唤自己的名字,小男孩怔住不动。聂大哥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这个刚刚说话还大大咧咧的男人,一时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哽咽起来,“飞飞,我的儿,爸爸有一年多没见你了......”

寻子,竟是这样全不费功夫。这一幕,让我和韩姐也感到太不可思议,太戏剧性了。我们俩远远站着,看着这对父子。与激动的聂大哥相比,十岁的飞飞看上去举止镇定,没有落泪,也不抗拒。

那个中年女人就是聂大哥的前妻,正在佛学院里修行,尚未皈依。或许她也意外前夫会找到这里来,但她对聂大哥、还有聂大哥的新爱人,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疏离态度。听说我们找不到住处,赶紧领我们到经堂附近的佛学院扶贫会招待所。等安顿下来之后,她极力建议我们当晚一定要去听讲经,主讲者是索达吉堪布。(“堪布”,原为藏传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称号,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其后举凡深通经典之喇嘛,而为寺院或扎仓(藏僧学习经典之学校)之主持者,皆称堪布。担任堪布的僧人大都是获得格西学位的高僧。)

讲经是七点半开始,七点不到,经堂里已是人头涌涌。两道帷帐拦起,右为男众、左为女众。帷帐内,两位喇嘛摄像师对着讲台、即索达吉堪布的座位,正在调试机器,讲经的视频据说还将传上网。我注意到,女众一边有不少汉地来的居士。当我无意中跨过身后一个女孩放在地毯上的经书时,她怒气冲冲的瞪着我,“你不知道这是加持过的经书吗?!”吓得我赶忙连连道歉。

这堂课,以全场念经半小时为开场。汉地居士手中的经书颇有意思:书页上,既印着汉语经文,同时又用汉字标示出藏语经文读音(想象一下,我们在初学英语时,把”thank you very much“读成“三克油喂你妈吃”:)我听不懂这些藏语经文,再加上又饿又晕,忍不住闭目打盹(周围的居士们一定觉得我真是大不敬)。可怜聂大哥的爱人,高原反应太厉害,不停呕吐,劝她回招待所休息,她又不肯。

索达吉堪布以流利汉语讲课,内容大致是关于不要挑拨离间。他举现在有些僧人或居士为了说明某某道场、上师如何之好、就说其他道场、上师的坏话,言辞颇有些幽默。讲课结束后,他还赠予每人一幅唐卡卷轴(印刷品)。众人久久不肯散去,恭恭敬敬站在他面前奉上哈达或钱物。

回到招待所,已近十点。韩姐从包里取出几张照片,询问招待所的觉姆和居士是否见过此人。照片主角是一个年纪与她相仿的男子,其中一张是男子与索达吉堪布的合影。原来,韩姐从xinjiang不远千里而来,是来找突然失踪的未婚夫。

那位觉姆摇摇头,过一会,似乎想起什么,叮嘱韩姐道:最好别让堪布见到这些。堪布要是知道亲人来找,就不会同意那人皈依了。

轻松找到儿子的聂大哥,也显得心事重重。飞飞看来已经喜欢上了色达,说起藏传佛教的东西就像个小大人。这里虽然没有同龄的玩伴,但可以无拘无束。而聂大哥的想法是想把儿子带回去。

索达吉堪布讲完课,一只大狗走进经堂,如入无人之境。僧人亦不觉得奇怪。

经堂大狗.jpg (84.42 KB, 下载次数: 81)

经堂大狗.jpg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1-17 23:34
标题: (川西)色达.挂经幡
在色达佛学院扶贫会招待所的女众屋里,还有一位来自内蒙古赤峰的黄阿姨。来色达,同是为找人。不是找亲友,而是她崇敬的上师。黄阿姨说她是在网上皈依的。

到色达的第二天,早上九点,我和韩姐打算先去转转坛城,之后去天葬台。出门前,我和黄阿姨开玩笑,你属于朝拜型的,而我是采风型的。

巨大的金顶坛城座落于佛学院东边的山上。一群来自雅安的建筑工人正在对它进行修缮。一切显得凌乱不堪。但即便如此,朝拜的仪式并未中止:高原瑟瑟寒风中,僧侣、信徒们,摇动着手中的转经筒,口中吟诵着“唵(om)嘛(ma)呢(ni)叭(pad)弥(mc)吽(hom)”,络绎不绝沿着顺时针方向环绕坛城。坛城下面原是转经长廊,一溜金色大经筒已被暂时拆离,只残余一根根木板,地面乱石堆放,工人们正在上涂料。就在这逼仄的空间里,几位样子不过十余岁的小喇嘛铺上毯子、席子,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向前踏一步,然后用合十的双手碰额、碰口、碰胸,双膝跪下,全身伏地,额头叩下。就这样,一遍又一遍五体投地的磕着长头......这些虔诚的孩子们,叫我心疼又感动。

我和韩姐,一路走,一路询问去天葬台的方向,步行约45分钟,在半山腰上,远望山脚下的草甸散落着数个巨大的白色圆锥体,炊烟袅袅升起,隐约可见停着两部轿车。我以为,这是藏民的帐篷。

走近一看,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白色圆锥体不是帐篷,而是挂满经幡的大花架。正在装点它们的,是佛学院里二十多位的喇嘛和觉姆。会说汉话的僧人告诉我,两位上师,分别名为才宗、花作(音),组织这次活动,大家是自愿参加的。之前一天已经开始劳动了。

在藏人心目中,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每一面风马旗的每一次迎风伸展,都可以算作诵经一遍。我想,这也算运用自然手段祈福祷告的一种方式吧。虽然我和韩姐不算真正的佛教徒,对藏传佛教的了解非常肤浅,还是兴致勃勃加入其中——就当是参加植树义务劳动吧。

一大捆以白棉布为材料的经幡上,每一面红色方格,都以佛像和经文为图案。已经搭好的九座花架,最外围一圈由12根木料构成12个角。一座高约5米的花架,层层叠叠,至少有上万面经幡。觉姆们耐心示范着,经幡的层与层之间要相隔四根指头宽,再以铁丝固定好。可是,我和韩姐老是拿捏不好,怕影响美感,于是就做展幡到下一个角这样打下手的伙计。虽然天公并不作美,一众人在斜风细雨中热火朝天的劳动着,倒也其乐融融。

一位不会说汉话的觉姆,用手势招呼我们加入他们的工余聚餐,令我们有些受宠若惊。于是,享用了两顿点心,早上是牛肉粥,下午则是酥油人参果,此外还有酸奶和酥油茶。有意思的是,餐具仅有碗,没有勺子,大伙就捡地上的木头蔑子来舀。热情的觉姆们几次想为我加食,说这是两位上师加持过的,能带来许多福报。但人参果煮得太油腻,我简直难以下咽,偷偷把剩余的倒掉,内心又感到有些愧疚。

才宗和花作两位上师,据说是两兄弟,一个开雅阁,一个开CRV。两人对我和韩姐十分和善:每到下起大雨、冰雹时,他们就示意我们俩可以和煮点心的藏民们(据说是两兄弟的妹妹等亲友),享受坐进车里避雨的待遇。而那些觉姆和喇嘛们只能几个人挤在一把伞下,有的甚至没有伞。参与这次活动的人,都可以获得一串绿色珠子的佛链以及佛像粘纸,我和韩姐同样也收获了这些上师加持过的礼物。事后,我跟韩姐说,我们好像是冒失的顽童,无意撞见他们的活动,又是带着玩心去体验。却能得到这些优待,真是太不可思议!

色达的天葬仪式,据说一般是在下午2点举行。一点半左右,我和韩姐就在距天葬台百米远处等候。此时,这一带除了三三两两如我们这样的游客,还有数十位僧人。雨水令空气阴冷无比,有觉姆捡来牛粪燃起,众人围着取暖。约两点半,一部摩托车呼啸而来,车后有一编织袋,这就是这天要举行天葬的第一位逝者。从体量来推断,应是一个未成年人。

当注视着天葬师执行他的使命时,我努力令自己镇静;而韩姐则坚持面向我、不看她身后正在进行的一切。第一只嗅到血腥气息的秃鹫,展开硕大的双翅,从天边降临至逝者身边,很快,第二只、第三只.......片刻间,难以计数的秃鹫,这种被藏人视为“空行母”化身、也是“比丘”化身的鸟类,争先恐后,大快朵颐,我清楚的听到自己的心脏怦怦跳得很快、跳个不停。15分钟后,第一位逝者完成了他(她)的生命轮回,我和韩姐转身离去。

当我们再来时,九座精美的经幡花架几已完成,点缀于天地间,格外壮美。在风中,经幡猎猎飘扬,是,那是最虔诚的信徒们在诵经祷告,那是最自然绝美的天籁之音!我知道,此时,不远的山间低洼处,天葬仪式还在继续进行着。这是多么极端的两种“美学”啊,一时间,我心悸不已。

我和韩姐沿着另一条路下山。再见坛城时,已是日暮时分。金光笼罩下的色达,仿佛一个巨大的磁场。

我们把这一天的经历,讲述给招待所住客和觉悟听。黄阿姨有些羡慕的笑说,你们采风还能采到福报。有一位管事的中年觉姆甚至建议我和韩姐,“有佛缘,最好在色达皈依”。

信仰这种事,必须慎之又慎。觉姆的话,我只当听听而已。那位觉姆似乎还不肯放弃,想送我俩佛教的册子和光盘。我觉得给我不过是浪费,就说自己还是无神论者。那位觉姆一下子拉下脸。韩姐后来特地叮嘱我下次可不能如此直白。

为寻找失踪未婚夫而来的韩姐,不想在色达继续逗留,决定第二天与我同行前往德格。我没有主动问起她的私事。只是想象,当她站在坛城,凝望远方密密麻麻的僧舍,不知爱人身在何处、或许爱人根本不在这里,心底想必无限惆怅。

王大爷因为受不了高原反应,先行回了老家。聂大哥则左右为难:他的爱人备受高原反应折磨,在床上奄奄一息,他想送爱人去县城,却又想和儿子飞飞多些时间相处。

而今,再回味这一天半的色达之行,也许是川西一路奇遇的开端。那么,且让我感谢这些赐予我的福报。

正在修缮的坛城转经长廊,小喇嘛们五体投地磕长头。

从半山腰远望,一度误以为那些白色的圆锥体是藏民的帐篷

走近看,才发现原来是僧人在搭经幡花架

躺在地上拍

归来时,已近日暮。色达佛学院的坛城,肃穆庄严

[ 本帖最后由 曼竹鱼 于 2009-11-18 00:09 编辑 ]

tancheng.jpg (50.57 KB, 下载次数: 91)

tancheng.jpg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1-18 00:18
标题: (川西)甘孜.购房波折
从色达到德格,须先经过甘孜。在招待所里打听到,从佛学院到甘孜有班车,逢单日发车。我和韩姐不想多耗一天,决定搭小面包车,提前联系好司机,谈妥价格是每人60元。那个藏族司机要求我俩次日早上六点半碰头。

这晚,我一夜无眠。凌晨两点半,收到佳的短信:业主正式通知退订。

8月中旬,我和佳看中一套房,签了协议,下了订金,就等着11月初收楼。怎料,一个多月后,那业主觉得自己价钱开低了,要佳加钱,否则就退订。我和佳意见一致:宁愿继续当租房一族,也不被迫加钱。

说实话,那套房,于我们而言,并非可有可无、失去了也不觉可惜。毕竟,这是我们终于决定拥有自己的房子,再加上小区环境又是我们熟悉的,且有不少关系不错的芳邻。我和佳一直觉得,买房同样要看缘分。

那房子的业主、一个六十岁的广州女人,从下订那天,我就完全没有好感。本来约好晚上七点钟在中介处见面,那时还大着肚子的军嫂和老军医,晚饭都没吃,也热心过来帮忙看合同,谁知,等到八点多,那业主还不出现,原来是悠哉悠哉在家吃饭。此后,本来说好以公积金还贷,手续差不多办好了,她突然又要求改成商业贷款,好吧,迁就她,自己无端损失几百元。

简直是恶心到了极致!房价节节高升,卖房者自然强势于买房者。但,这老女人也欺人太甚了吧。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失望、悲愤。我甚至想,如果真的有神,神会不会惩罚这种贪婪之人?或者,请个法力了得的藏地巫师对她施法......

那一夜,我瞪大眼睛,招待所窗外,星空灿烂。脑子里一出现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马上又觉得可笑得很。我只能这样说服自己:我们和这套房子没缘分。

不到六点,我就摸索着起床。

我们和联系好的司机在停车场见面。他的八座小面包车里,已经坐着一个不停咳嗽的觉姆和一个长得像王宝强的喇嘛。司机含糊嘟囔一句,大意说,那觉姆病了,他要送她去看病。当我和韩姐放好行李坐上车,那司机立刻出发。我觉得不对劲:此前已经说好是按人头算,而不是包车(车资约为350-400元)。这司机显然是故意会错意。我大声再次重申。那司机十分不满的把车开回停车场,又拉上四个喇嘛。可怜的“王宝强”,无奈与另一个喇嘛挤在副驾驶座上。

三个小时后,到达炉霍。这司机将我们转包给另一个面包车。我后来听说,其实,从色达到甘孜,完全有路可走。

唉,怎么到处都有这种好算计的人呢?

趁着到炉霍转车休息,我给佳打了个电话,他心情也非常不好,我宽慰了几句,说了三点看法:1、对于贪婪的人,不成交也罢;2、这房子与我们没缘分,说明有更好的等着我们;3、我们的育儿计划可以提前实行。

佳在国庆前为此事特地从成都飞回广州,打算办理退订事宜。谁知,那老女人又改变主意。无语。

韩姐的xj,因为7.5以来进入非常时期,当局采取非常手段:除了当局发布的短信,其他手机短信收发统统消失;除了当局自己的网站,其他一切网站一律不得登陆。可怜韩姐对四川人生地不熟,到了成都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差不多有5斤重的四川黄页。

用这本黄页,我们找到一家不错的旅店。在此推荐一下,在解放街的甘孜游客接待中心,标间80元,带洗浴。电话0836-7525479。

去甘孜的小面包车上,有一个色达佛学院的喇嘛,名叫次诚多杰。看看他长得跟王宝强是不是有几分神似?他说,好多汉地来的居士都说他跟王宝强有点像。但是,他迄今还从没看过王宝强拍的影视剧。

王宝强.jpg (144.87 KB, 下载次数: 79)

王宝强.jpg

作者: 巧颐翠钻    时间: 2009-11-18 00:23
哇!
作者: 巧颐翠钻    时间: 2009-11-18 00:25
人家给你躺进去拍啊?
作者: 浩瀚天下    时间: 2009-11-18 00:44
标题: 一直 很喜欢 小鱼的文笔 毕竟是 笔杆子 赚钱 看的 舒服!!

作者: tough_guy    时间: 2009-11-18 08:26
dll
作者: 静君    时间: 2009-11-18 08:54

作者: hero    时间: 2009-11-18 09:26
精彩好文!如历其境,期待后续。。。
作者: 浩瀚天下    时间: 2009-11-18 10:44
标题: 有 小说 FEEL!!!!特别是人物描写.........多年采编的职业病!!!!


继续!!!!!!!!!
作者: 你我他    时间: 2009-11-18 11:24
好文!!!很精彩!
作者: 381234    时间: 2009-11-18 11:36
严重关注.
作者: 东之峰    时间: 2009-11-18 11:56
笔杆子 赚钱 看的 舒服

我要是有这么好文笔就好罗
作者: 阿妹    时间: 2009-11-18 13:43
关于色达,“眼见不一定为实”,我想你一定有不少感触吧。

西游记才刚开了个头,别让我们等太久……
作者: 唐朝的雨    时间: 2009-11-18 15:59
看到这一句:“至今不知该选择信仰哪一种宗教,”心理更是不知什么滋味。想想多可悲呀,连个信仰也没有。曾经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广州某教XX高层,发现:如此信宗教不如.....@¥%&××&^@
dff
作者: 小武-GTX    时间: 2009-11-18 15:59
好文彩
作者: k6k6    时间: 2009-11-18 16:36
五明的图片少。。。。
刚23天又40多天,你们单位还要人吗?
房东既然考虑反复就让她考虑清楚了再跟你们联系,这种小人不足为怪,看在钱的份上。
作者: dongjing    时间: 2009-11-18 16:59


精彩文笔.精彩人生.

好帖,收藏了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1-18 21:43
回k6k6:“刚23天又40多天,你们单位还要人吗?”--毕业之后工作了七年,想暂停一下:)

回阿妹:“关于色达,“眼见不一定为实”,我想你一定有不少感触吧。”--这下感触会在下面的游记里写道,so,不用担心会让大家等太久,就怕大家觉得我太啰嗦了

回唐朝的雨:“心理更是不知什么滋味。想想多可悲呀,连个信仰也没有。”各种宗教流派的书,我多多少少会去看,也会去实地感受。但,我是把它们作为一门学科去了解。至于皈依哪种宗教,我觉得还需要时间或者机缘吧。在日常中,爱、和平以及一切美好,这些同样也能成为每个人的“信仰”。
作者: 狂狼    时间: 2009-11-19 00:34
曾经有一套好房子摆在你面前,只是你没有珍惜  .....


没能跟你和佳做成邻居。。实在可惜。

不过,好的房子还有大把,给点耐心。不要怕贵,只要是在你们的承受范围内,无非只是把流动资金暂时变成固定资产而已。 指望房价下跌个人认为不现实的。只能在目前的楼价中寻找适合你们且性价比高的房子。
作者: 雨凌    时间: 2009-11-19 09:16
有钱又有时间
羡慕啊
作者: 唐朝的雨    时间: 2009-11-19 11:19
标题: 回复 20楼 的帖子
"但,我是把它们作为一门学科去了解。至于皈依哪种宗教,我觉得还需要时间或者机缘吧。在日常中,爱、和平以及一切美好,这些同样也能成为每个人的“信仰”。"----是呀,需要时间或者机缘,当初我也是这样想的,时间过去多少年了,机缘还是没有...
作者: 阿妹    时间: 2009-11-19 11:33
标题: 回复 20楼 的帖子
一年复一年
走着和出发时相同的路,又回到了起点。
每次踏上旅程,总感觉与信仰如此的接近。
我穷追着尽头,却发现,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停留。

P.S.  每天来追你的贴,给你压力。
作者: micro    时间: 2009-11-19 14:47
舒服的文字!!
一个地方,有了故事之后,就变得让人怀念。
作者: 生少爷    时间: 2009-11-19 16:15
好羡慕你啊!!
作者: ☆敏敏☆    时间: 2009-11-19 18:15

作者: 青锋侠    时间: 2009-11-19 18:34
文笔很不错...........期待更多的游记
作者: C.A    时间: 2009-11-20 11:56
好厉害的鱼
作者: 老坑公    时间: 2009-11-20 21:27
感受到鱼儿一路上的感悟,藏地确实让人神往,也容易让人迷失,但现实还是必须面对,鱼儿加油。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1-21 16:10
标题: (川西)德格.印经院里的雕刻时光
在金沙江畔的德格印经院,邂逅一个完美的午后。

从甘孜搭班车到达德格县城时,已是下午三点。匆匆找了家招待所放下行李,直奔印经院而去。大门外,不少藏民环绕转经,令我还误以为是到了相邻的更庆寺。看到门口的售票台才得到确认。50元!门票价格真是让我和韩姐有些咋舌。韩姐一度还放弃进去参观。我不想落单,劝她:我俩千辛万苦坐了两天的车,期间还翻了六千多米高的山才来到这里,到门前而不入,兴尽乎?

“进去之后,先去三楼看印经吧,那里的工人快下班了。”售票的大叔大概是看出我俩的心思,收下100元,这样交代了一句。

真是要感谢他的提醒。其实,当我们直奔三楼时,工人们已完成当天的任务,正闲坐喝茶。他们的汉语多不流利。当我斗胆向其中一位印经工人阿达提出,为我们两游客展示一下如何印经时,他欣然答应;更惊喜的是,他邀请我,和他一起搭档。

于是,阿达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我和他相对而坐,位置稍矮。我们之间的斜板放上一块印版。阿达先是在印版上墨,接着我们拿印纸在印版上覆好,之后我手持手持卷布干滚筒,自下而上双手推过,好了,这就是我和阿达合作的成果。当然,这一页经文不可能收进德格印经院装帧出版的经册里,我请了阿达在经页上签名,这成了我旅行中的礼物之一。

阿达介绍,印经工人是三人一组,一个拿版,一个上墨,一个压滚,每天每一组要印刷2400张经文,每人一月工资是600元。简单计算,这也就是说,阿达每在印版上刷墨一次,获得的报酬是0.008元。

印刷一张经文,对我,是新鲜有趣的体验,而对“阿达们”,长年累月、周而复始,恐怕已没有什么有趣可言。但我也听说,印经工人一边劳作,一边吟诵经文,因此,印经和转经、磕长头一样,都具有宗教仪式的意义。因此尽管薪水微薄、工作枯燥,但他们坚持下来。平凡的阿达们,同样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辛劳,同样值得崇敬。

这是个微阴的午后。十一黄金周还没到来,游客十分稀少。我和韩姐逗留了两个多小时,期间加上我俩,整个印经院不超过十个游客。这让我俩得以自在轻松的、像印经院里那些被收留的流浪猫一样,到处游走。在藏语里,德格是“善地”之意,这里是中国藏地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当我站在印经院的天台,俯看这座小县城,她依山而建,看似朴实无华,却是深受造化之宠爱。

德格土司所建造这座印经院,历经300风雨,而今以收藏文献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以及考究的刻版工艺和精湛的印刷工艺而位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此外,德格也是被称为“东方伊利亚特”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史诗》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的诞生地。这两大法宝,足以彰显德格的显赫文化地位。

下午六点,我们离开印经院时,那位售票大叔再次善意提醒:印经院马路对面的那栋两层平房不可错过。

急急跑过去一看,果然大开眼界:雕版、造纸、磨朱砂,全集中在这栋不起眼的建筑里。

年轻的雕版工人,盘腿窝在棉被里,经版靠在左臂弯里,右手持刻刀,借着窗外黄昏的光线,循着版上的经文书法,一刀、一刀雕刻着——那姿势,仿佛是在演奏琵琶,流淌出的木屑,犹如时光的碎片。

我不想用“专心致志”来形容这些年轻的雕版工人们。这般年纪,成天闷在不到十平方的小屋子,抱着木头,绝不是浪漫的事。当我走进去时,他们和我谈笑,从被窝里掏出自己的私货:刻有六字真言的经版或是格萨尔王的坐骑图案的经版。

买经版讨价还价耽误了不少时间,到最后认识造藏纸的拥措大姐,让我颇有“恨晚”的遗憾。那时,她已下班,准备回家给两个女儿做饭。我们也就只好草草参观了藏纸工作坊。

有资料说,德格印经院所生产的藏纸,主要原料是一种当地人称“阿交如交”的植物根,学名瑞香狼毒。夏天,阿交如交的茎部会开出一种美丽的白色花朵;到了秋天,人们将其根挖出来,经过清洗、手撕成丝、沤制、锤捣成浆、再沤制去渣,加碱等繁复的土法工艺制成纸张。造出的成品纸还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厚薄均匀,没有孔洞的才能入库用作印刷用纸。阿交如交带有微毒,虫不蛀、鼠不咬,加之吸水性和柔韧性都很好。

屋角有晒好的藏纸,我提出想买几张时,拥措大姐微笑的拒绝了。

在拥措家的电视机上,摆着她被命名“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的牌子。拥措很以此为荣,她说,她住在柯洛洞乡的母亲会造藏纸,但如今已80多岁,不能从事这门技艺。

拥措最初对藏纸并不感兴趣。她原先在德格县粮食局工作,之后遭遇下岗、遭遇离婚,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现在一个14岁、一个10岁),来到德格印经院,跟另一位老人学习如何造藏纸。

尽管被官方认可为“代表性传承人”,拥措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善,在印经院每月的工资是500元。她的小屋里,床铺旁边就是灶头。交谈中,可以体会到她的艰辛,但并没有太多怨言。藏地的女人,或许就像那藏纸,有着极强的柔韧性。

而这种品质,既是生存的需要,亦是信仰的力量。

Tips:从甘孜到德格有班车,从康定始发。一般是早上8点30分发车,但往往推迟。甘孜汽车站咨询电话0836-7523687。车费65元。德格汽车站咨询电话0836-8222888。

印经人阿达。我与他合作体验了一把印经,那张经文我还特意请他签了名,作为纪念。

雕刻经版的手。

清洗经版的手

书写经文的手

拥措和她的女儿,2007年,她被命名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印经院收养了一些流浪猫,这家伙怡然自得到处逛。它让我想起了著名的雕刻时光咖啡馆,标志物也是猫。

[ 本帖最后由 曼竹鱼 于 2009-11-21 16:24 编辑 ]

猫乱逛.jpg (162.14 KB, 下载次数: 41)

猫乱逛.jpg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1-21 16:27
标题: (川西)马尼干戈.著名的帕尼
大概是“干戈”有兵器之义,当我在地图上找到马尼干戈的名字,仅凭字面去假想:这一高原边陲之地,兴许与刀光血影、土匪、强盗、侠客之类字眼有关;从地理位置上,它就在青海、西藏、四川的连接点上,位于“川藏第一险”、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以东,距德格县城112公里。地处要塞,注定非同寻常。

不少人把马尼干戈比喻做“中国的西部牛仔城”。可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却很平淡。在最热闹的那条街道,从头走到尾,最多也不过半小时;杀牛宰羊的铺子后头就是个肮脏的收费公厕;上午十点的阳光暖和得很,无所事事的男人们干脆就横躺在摩托车上打盹。这些景象,绝对不是马尼干戈所独有。

直到我们要离开的那天上午,当帕尼酒店的老板儿子次仁,把那部几乎要散架的老爷车开上公路时,“西部牛仔”终于才有了个比较像样的注解。

在马尼干戈,帕尼酒店可能是这个乡最气派的藏式建筑。几乎行走在国道317和省道217的车辆,都会将它当作驿站,用膳、歇息之后,继续赶路。而这个乡里绝大多数小面包车、摩托,都聚集在帕尼酒店门前揽客。

无须别人介绍,很容易就可以认出这里的老板:那个约1.6米高、腿有点拐、穿着马甲,看上去六十开外的老头,总是笑呵呵的,又透着股商人的精明劲儿。我叫他帕尼大叔。在中午酒店餐厅最忙碌的时候,他和一帮熟络的班车司机轻松寒暄,互相递烟;有时,他会帮散客们联系包车。我还亲眼见到,一帮自助游散客与小面包司机发生争执,他出面当和事佬。

我和帕尼大叔并没有太多时间聊天。关于他的传说,从广安派到马尼干戈“维稳”的一个警察和马尼干戈乡干部的描述,大致是这样:帕尼以一千元的本钱开起铺子,一开始当然不是酒店,如今做生意40多年,富甲一方。举个例子,他儿子娶媳妇,花车队开了十多分钟,一路洒5元、10元的票子,排场十足。这些官方人士对商人帕尼的评价也很高:是个实在人,有威信。

当我从甘孜前往德格,第一次遇到帕尼大叔时,我匆匆收拾行李,把暂时用不上的背囊寄存在酒店前台,并急切的向他咨询去德格阿须乡的班车,“有。”他说,“等你回来了再说吧。”

第二天,我从德格县城又回到了马尼干戈。德格的班车司机给我一个美好的愿景:大概在中午,有一趟前往阿须乡的班车。一到帕尼酒店,我马上请帕尼帮我联系阿须班车司机,谁知,这趟班车这天停开了!真是郁闷坏了,我还是不肯放弃,咨询包车,300元,太贵了!于是,我窜来窜去,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打听着有没有去阿须的顺风车。此时,我和韩姐又搭了一个伴,福州来的林生,还跑到进出马尼干戈的检查站,寻找同去阿须的人和车。

有一细节令我难忘:有个开越野车从阿须乡下来的男子,同行还有一个喇嘛和一个汉地女居士,他们说要去成都接阿须岔岔寺的巴伽活佛,十一时一起返回。男子说,他是活佛的一个亲戚,给了我一张格萨尔王酒店(据说这是活佛开的酒店)的名片,说我若到了阿须可以去找他爱人。大概是怕我认错人,还特地给我一张他爱人的证件照片。

帕尼的儿子次仁,听说我们想去阿须,就说,他打算第二天带着媳妇仁珍和女儿,开车回竹庆娘家,他可以顺路把我们搭到阿须,条件是把它的油箱加满油。

“万一这一车油加下来,还超过包车的价格,那不是亏大了。”我们把它当作备选方案之一,希望仍寄托在价格低廉的班车上。

旅行就是这样,偶然遇到的某些人、经历的某些事会让你怦然心动,改变计划。大概是中午一两点钟的光景,餐厅里来了一男一女,他们是成都来的,承接德格竹庆寺的修缮工程。那个姓黄的男子说,这次修缮,就是为了迎接9月30日的竹庆寺法会。“听说是十多年才举行这样一次盛大的法会。”

法会!像我等贪新鲜、爱热闹之流,自然不想错过。于是,我们又去找次仁:阿须计划暂时搁浅,约好明早出发同去竹庆。

这里要说说次仁的媳妇、20岁的仁珍,她比次仁小十岁,据说两人是在牦牛场认识的,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半岁的女儿了。仁珍是我迄今为止认识的最美的藏族姑娘(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马尼干戈的NO.1),杏眼桃腮,让我最羡慕的还是她脸蛋上浑然天成的高原红。那天,她一身藏袍,头上扣着一顶白色绒帽,时尚俏丽。她谈吐大方。据她说,她的舅舅是竹庆寺的珠巴活佛,她曾就被舅舅的一个弟子接到深圳读书。也算是见过世面的。

离开广州前,同事阿登赠我一本《迟到的间隔年》:背包客孙东纯,从广州出发,用了13个月,行走泰国、缅甸、老挝、印度、巴基斯坦、xinjiang、西藏、尼泊尔的故事。在印度做义工、遭窃、等待糖果机票、思索旅行意义......孙东纯的文笔朴实,故事本身已足够独特而动人。可惜,图书编辑大概为了吸引眼球,很恶俗在封面上用了“中国第一本推动间隔年旅行概念的标志性图书”、“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日本女孩的爱情”这类的字眼。不管怎样,这是本好书,值得推荐。

在成都到色达的路上,我看完了这本书。在帕尼酒店收拾行李时,把它放在桌上。仁珍似乎很有兴趣,拿起来翻看。

“帕尼酒店是个背包客集散地,这本书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它。”这个念头,促使我把这本《迟到的间隔年》毫不犹豫的送给了仁珍,还欣欣然在书的扉页上留言,并让仁珍捧书拍照留念。

我不确定,仁珍会不会读完《迟到的间隔年》?或者读完之后,能理解“孙东纯们”不惜丢掉稳定的工作,离开繁华的都市,节衣缩食,到处旅行的疯狂?我相信,在帕尼酒店,类似的“孙东纯”一定出现过。只是,对于帕尼和仁珍来说,他们都是客,和那些班车司机无异。

我试图站在仁珍的角度,去揣度她的心态,假设我是她,生活在高原边陲,也会有知足的幸福感,但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在马尼干戈,停电是家常便饭,因此尽管酒店前台有电脑,但她不能上网qq聊天、下载歌曲和看电影。

阿须乡暂时去不成,竹庆乡是第二天的事。我们三决定去附近的新路海打发这个下午。找了个小轿车,往返80元,好说歹说司机只肯等待1.5小时。连绕湖一圈的时间都不够,走了一会,索性在一块大石头上躺下,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心湖犹如这面雪山脚下的湖水一般宁静。

新路海藏语名为玉隆拉措,“玉”是心,“隆”是倾,“拉措”是神湖。相传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中英雄格萨尔之爱妃珠牡来到湖边,被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幽静的环境所吸引,徘徊湖边流连忘返,她那颗眷念美丽河山的心犹沉海底。后人为了纪念珠牡,取名为玉隆拉措。

11月号的《华夏地理.藏王密码》里,作家阿来这样描述这片光影变幻的高原湖:“每一次,我经过如今被更多人叫做新路海的玉龙拉措,都会在湖边嘱望一番,想一想故事里那个因为有过错、有缺点,反而因此生动起来的叫做珠牡的女人。被今天的藏族人所深爱的女人。”

“川藏第一险”、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上著名的五道班,德格到马尼干戈必经之处。经过7月青藏线高原反应的淬炼之后,这一回好多了,就是班车上的烟雾缭绕很烦。

新路海,地为席,天为帐。

帕尼大叔

我把同事阿登送我的《迟到的间隔年》送给了帕尼儿媳妇、美丽的仁珍。这是本好书,希望多些人读一读

[ 本帖最后由 曼竹鱼 于 2009-11-21 16:31 编辑 ]

帕尼.jpg (152.51 KB, 下载次数: 40)

帕尼.jpg

仁珍.jpg (183.74 KB, 下载次数: 41)

仁珍.jpg

作者: 绵崽    时间: 2009-11-21 21:27
插队
作者: 大圈    时间: 2009-11-22 11:35
看图文游记。。。 dll dll
作者: 子昕    时间: 2009-11-22 13:24
好文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1-23 00:44
标题: (川西)竹庆.法会
和帕尼的儿子次仁约好次日早上八点从马尼干戈出发去竹庆。我们三准时在餐厅里等候,那哥们到了九点才现身——“啊,对不起,睡过头了。”这是我们意料之中的,话还没说完,次仁倏然没了影踪。

无聊的等待,让我们滋生出“最坏的可能”:是不是因为我们不没给他的车加油,他不想让我们搭顺风车了?而次仁的弟弟说,放心。我哥去修车了。——晕,真是临时抱佛脚。

我和韩姐还是做着两手准备,一遇到邮车、货车,就搭讪司机是否要去竹庆或阿须,但一次次落空了。

挨到中午12点,次仁终于驾着他的“老爷车”——一部白色陆迪现身了!我们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这也算应了那个维稳警察的说法:这里(马尼干戈的藏民)虽然做事有些懒散,还是很讲信用的。

次仁的体形、长相,并不算典型的康巴汉子。他个儿高,但并不壮,鼻子挺括,深眼窝,大眼睛。他跳上车顶架,把我们的背囊和要带回岳母家的大包小包装好,手脚麻利,动作潇洒。还真有“西部牛仔”的范儿。

“老爷车”里一共挤了七个半,前排除了次仁,还有仁珍、次仁妹妹,加上抱在怀里的娃娃;后排除了我们三,外加一个备用的修车师傅,还有若干行李。次仁爬坡踩油门脚劲十足,还不时扭头逗他的女儿笑。当老爷车颠簸着开上214公路,蓝天、白云、远山、电线杆,帐篷、牛羊......简直感觉自己进入公路电影的情境。

比50公里外的马尼干戈乡相比,竹庆乡更显破落萧条。街上人很少,到处是低矮的土坯房、砖房、藏式木头房,一有大车驶过,尘土飞扬。竹庆同样也是一整天停电,要命的是,这里一停电,通信基站就没法运转了。我们戏称,在竹庆,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

在竹庆乡找了一家藏式旅馆安顿下来,吃过午饭,我和韩姐步行上山前往竹庆寺。竹庆寺建于1685年,汉语意译即“大圆满寺”,全名“竹庆邬坚禅林”,它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传承寺院之一,藏传密宗大圆满法的教授传承发源地,又译为“佐钦寺”。

我们走了二十多分钟,不知道还有多远,于是拦下一部正要上山的三轮带后斗摩托车问路。那师傅热心地把我们搭上,来到寺院范围内一处工棚。有位大姐在里头正忙着往一个半人高的金幢上帖金箔。据说巴掌大的一张金箔就要四五元。原来他们也是修庙的。

一个工头模样的男子吆喝着伙计,把做好的金幢装上三轮摩托车,说要送去安装。那种动感的场面一定不错,我顿时来了兴趣,请工头把我们两冒失的游客也捎上。他也不拒绝,等到了目的地——一座院落前,他突然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是竹庆寺第7世佐钦法王的住处。

“你们带哈达了吗?”那个工头问道。我们怎么可能会随身带这个。

“那这个呢?”那工头用拇指擦了擦食品和中指,指的是钱。

我们随身是带了一些现金,但初次见面送钱,给多给少呢?更何况,我又不是法王的信徒。

我们撒了谎,身上没带钱。

一听这话,那工头打量我们的眼神,就像我们是两个懵懂无知的小孩。此时,院门突然打开,一位身穿绛红僧袍的男子,在左右两个小喇嘛的陪同下走出来,他就是佐钦法王。不得不承认,法王确实有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质。

我说,来到竹庆是为了一睹法会盛况,能遇到法王也算是缘分。法王听后,问起我们住在哪。我们也如实回答是住在山下。

“先带你们去看看白玛唐吧。”法王说完,身边一个小喇嘛、他的司机立刻把法王的座驾,一部青海牌照的陆地巡洋舰发动起来,我和韩姐登上车后座。感觉像做梦一样。

这一路,不过短短千米。我着实感到法王的特殊地位:道路两边正在行走的喇嘛、觉姆,见法王座驾驶来,立即收住脚步,脱帽行礼。我也着实预见了竹庆法会的热闹景象:在一大片草甸上,已密密麻麻扎起了帐篷。原来,竹庆寺下300多座子寺,遍布康藏地区及海外。各寺派来参加法会的人已早早在此等候。

修葺一新、金碧辉煌的白玛唐就是举行法会的主会场。进入白玛唐后,法王就让我们自由活动了。约两百多平方米的会场里,僧侣、居士们有条不紊忙碌着,或制作着酥油花,或调试投影设备、或搬运物品,还有几位画师正在一面大鼓上做最后的装饰。大门外,佛塔、大象等鎏金石雕,上书“福建石狮市白玛天苑道场众弟子合家敬”。这看来是竹庆寺在汉地的“子嗣”为庆法会送的贺礼。

我和韩姐还爬上了白玛唐的天台,极目远眺,山上风马旗、经幡连缀成片,不由令人心旌激荡。有说竹庆寺“地理灵峻,寺院所在的雪山上下布满成就者的修行山洞与道场,是极具加持力的修行圣地”。

我和韩姐在白玛唐外又遇到那个在马尼干戈诱惑我们来到竹庆的黄姓男子。他有些夸张的形容,到30日法会那天,很多有钱人都会来到这里。那一天哪怕捐100元,就相当于捐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功德。

我笑而不答。那黄姓男子又说下去:“竹庆寺下有300多座子寺,它的管理,其实就是公司化管理。级别最高的就是白玛格桑法王,相当于CEO;那位佐钦法王,就是管理竹庆寺本院的总经理;下面又有很多“分公司经理”,比如负责这次修缮工程,就是一位活佛,因为我和他打交道多了,很熟了,就直接叫他‘穆总’,呵呵......”

我们搭了一部喇嘛的顺风车下山。我再一次打量竹庆寺范围内的那些崭新建筑,它们极尽奢华、繁复,和山下那些破落的民房,完全是活生生割裂的两个世界。路上不时可见喇嘛们开车轿车、越野车或是摩托车,而山下的藏民们,是依靠行走或是坐在牛背上去放牧。我坦承自己对藏传佛教了解并不深,但这种现实鲜明的对比,却让我感到隐隐有些不安。

在马尼干戈,我和当地一位乡干部聊起在路上的一些见闻和现在寺院里的一些情况。他说,有些活佛并不长居寺院内闭关修行,而是到处化缘,被称为“活佛跑项目”。因为越来越多的汉区的大老板信仰藏传佛教,给某个活佛供养几十万的好车,不过是小菜一碟。

我问他,长此以往,活佛们会不会耽于这些享受,对藏区底层的贫苦百姓越来越疏离?而这些人才是他们真正的群众基础啊。

那位乡干部没有直接回答我。他说,现在依然还有这样藏民,是活佛拉的尿要虔诚的捧起来舔一舔,活佛的粪便也要包一点拿回家供奉起来。我们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在一些乡村,百姓之间出现矛盾和纠纷,不是找ZF,而是让活佛来调解解决,比如一家伤害另一家人,活佛说害人的赔给被害的几头牛、几头羊,被害人接受了,就算了事了。

这位干部说,现在ZF做工作也不是单打独斗,也要讲究方法:对于45岁以上的老年人,贫穷、文化程度又低,ZF有政策宣传,先跟可以信任的活佛沟通,让活佛代表ZF向这类藏民宣讲;对于30岁以下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则不必如此,ZF可以直接对话。

我们不自觉的说起了三.一四。他说,加上临近国庆,维稳让他们压力很大,甚至矫枉过正。他举例说,有上级领导到一所学校检查,见有学生帖着某活佛(不是d-l-l-m)的照片,也要上纲上线,要求学生撤下。事实上,在藏民家中帖所崇敬的活佛、上师照片,是十分普遍现象。但是也有不少家庭是偷偷贴d-l-l-m照片的,一旦发现就要被没收。

当我们的话题转到了竹庆的法会。这个干部告诉我个秘密:藏地寺院所有大规模的聚众活动都得报民族宗教局批准。竹庆法会临近非常时期,本不被获批,最后是以为法王祝寿而通过的。

这一天(9月27日)距离法会还有三天。我和韩姐已不打算继续逗留在竹庆了。

一开始,我给韩姐设计的路线是:我们一起去阿须、再去石渠,之后进入青海玉树,此地分手后,她乘长途班车到西宁。从西宁乘飞机到Urumqi ,不知道她后来怎么查的机票,说是这条航班一周只有一个航班。因此,她决定去成都,那里到Urumqi 的航班多些。

我有些不舍:这次旅行一开始,就有韩姐一路照顾,可惜我们相伴才短短一周。

离开之际,韩姐一再叮嘱我,等xinjiang局势稳定些再去,还说,去了xinjiang一定要去找她。因为她,我决定此行放弃去xinjiang。

坐着“老爷车”去竹庆乡,颇有公路电影的feel

帖金箔

画鼓

制作酥油花

雪山下的寺院。半空的电线真讨厌,但我不ps

[ 本帖最后由 曼竹鱼 于 2009-11-23 18:13 编辑 ]

寺院.jpg (133.98 KB, 下载次数: 36)

寺院.jpg

作者: 大佳    时间: 2009-11-23 01:23
纠正一下:车子不是2500。:)

相信活佛是不那么容易被金钱所迷惑的。
作者: 唐朝的雨    时间: 2009-11-23 14:51
D-L.一出面,所有有藏民均共同参与保护藏羚羊,身上不批羚羊皮。对于他们,听活佛的确实比听ZF的多。
作者: 野渡横    时间: 2009-11-23 17:07
西藏!一定要去几次的。
作者: 宁静雪    时间: 2009-11-24 18:05
精彩!

看到你的文字,不由地让我回忆起当年去德格印经院的情景,我去的时候,那些印经工人正在忙碌地印经,真羡慕你可以亲身体验一次印经,非常有意义。
作者: hero    时间: 2009-11-24 21:49
真巧我五月从西藏回来也是住帕尼酒店,他儿子应该叫群培吧?他带着我们去像美国乡村别墅一样的家,还送了我一只蛤猁的爪子。不过他确实是当地最帅的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1-25 23:40
标题: 回复 40楼 的帖子
哈,要是下次有机会再去马尼干戈,我也要去这个当地最帅男家:)
作者: 大佳    时间: 2009-11-29 21:04

作者: 六缸白切    时间: 2009-11-30 18:50
我七月份去竹庆参加法会,呆了半个月,楼主对竹庆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问我。佐钦法王也是我的上师。
作者: 阿妹    时间: 2009-11-30 23:26
鱼又睡大觉了,咋没动静了呢?
过几天俺又要开拔了,等俺回来您这帖子可能还在藏区转悠呢,啥时能到尼泊尔啊。
今儿一哥们在巴德岗给我电话,他们正在拉加的学校支教呢,我的接力棒终于有人传下去了,好开心。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2-9 00:08
标题: (川西)石渠.你们都是我的佛
班车!班车!

沐浴于晨光中的高原乡村,格外祥和。八点不到,我和韩姐,和林生告别后,背起行囊,踏上公路。一边气喘吁吁的行走,一边不停回头张望,好像我们身后真有一部冲着我们而来的去阿须乡的班车。

可是,没有——还是,没有。我想打电话问问班车司机何时才能出现,可是竹庆不分昼夜的停电,手机信号全无。有藏民告诉我们,班车一般会停在一个叫“热水堂”的地方,大概要走三五公里。好吧,咬着牙,继续走,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走了多远,总之,对于我这个平时不热衷运动的家伙,绝对是个考验。

一部川A牌的黑色猎豹远远驶来。我下意识的挥手,车停下,一个年轻的藏族男子摇下车窗。他答应搭我们一程。车开了10多公里,到达石渠与阿须的分岔路口。路牌显示,距阿须还有35公里。

阿须,格萨尔王、巴伽活佛,他们的传说令我向往,想去就必须在此地下车;但是,这意味着,我就要与韩姐和司机分手,独自一人,在这荒凉偏僻之地,等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出现的班车或者是过路车。

几秒钟的考虑,我最终选择继续呆在车里。那块路牌飞速被我抛在身后,我不由怅然若失——我是胆小鬼!

这个小伙在石渠县国营牧场当医生。他说竹庆虽有名寺,但民风彪悍;又说起这一带藏地种种目无法纪、恩怨相报的例子。例如,有人为了报复杀兄仇人,追杀凶手追了八年。当地ZF不管,也不敢管。

石渠国营牧场很快到了。我们下车连声道谢,却忘了问这个热心司机的名字。后来才知道,他叫曲培。

在牧场旁的派出所,我搭上去石渠县城的小面包车,和韩姐匆匆分手。

同车的,有石渠国营牧场的财务兼文秘方娟和她三岁的女儿卓玛。

做旅行计划时,我打算去石渠一个叫瓦须乡的地方。不是因为这里有什么自然人文胜迹,而是看到了这则博客http://keusa.blog.163.com/blog/static/5933782009765565183/

面包车开了十几公里,我无意问起方娟,瓦须距离石渠县城有多远?方娟惊呼,就在我们牧场旁边啊,你要去吗?我大愣,点点头。“去瓦须的路不好走,不通班车。只有摩托车进出,要爬一两个小时山路。”方娟说。

我沮丧之极!怎的有意无意、一连错过两个计划中的目的地?是我和它们的缘分还没到吗?

这世上并没有到不了的地方。那些虔诚的朝圣者,宁愿舍弃代步工具,即使道路崎岖漫长、风雪肆虐,也要五体投地向着心中圣地而去。而我,连一头“驴”的标准都达不到,事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不够智慧、不够坚持、不够勇敢......

胡思乱想中,和方娟闲聊打发时间。她说,这个牧场隶属四川省畜牧管理局,95-98年牧场经营不错。但此后,生态环境恶化、畜大于牧,再加上领导管理不善,如今年年亏损。不过他们算是“铁饭碗”,倒也不太发愁。

一路上,不时看到牧民赶着大批牛羊,牦牛背上扛着帐篷、锅、桶等家当。方娟说,这是牧民们从夏季牧场迁往秋季牧场。

方娟是个热心人,带我在她县里的家中安顿下来,还请我吃了一顿崇州莲锅。之后,她带着女儿忙她的公务,我到澡堂里洗白白去。

说实话,这澡洗得真是不安心。因为,方娟告诉我,她的家门钥匙就放在门沿上,摸一摸就能找到了。在广州这样治安混乱的大城市呆久了,谁都会担忧生命财产安全,更何况来到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钱卡手机我随身带着,但那台笔记本电脑,总不能带到潮湿的澡堂去吧(这大家伙在此行中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于是,算上排队等待、洗澡、洗衣服,匆匆忙忙一个小时搞定。冲回方娟家,心里牵挂的那些东西都还在。

安全起见,把笨重的T43背上,在石渠县城里闲逛,一路打听去石渠著名的巴格玛尼石墙的班车。得到的回答令我一次次失望:没有班车,只有包车。

我一个人花数百元包车显然不划算。而国庆黄金周还没到来,整个县城似乎找不到第二个像我这样游客模样的人。

百无聊赖间,一部挂着粤p车牌的陆地巡洋舰,让我眼前一亮。不管三七二十一,挥个手打个招呼先。车停了,我快步跑过去,驾驶座上不是粤人,而是一个藏族男子。

我顿时有些尴尬。那男子倒是和善,不觉得我太唐突,听我一番陈词为什么来到石渠、又为什么向他挥手之后,他想了想,对我说,我可以带你去玛尼石墙!

原来,这个名叫南达的男子,是石渠县长沙贡玛乡扎嘉寺主持丹增曲切仁波齐的专职司机。扎嘉寺也负责管理巴格玛尼墙。而这部LC,是一位河源居士给丹增曲切仁波齐的供奉,难怪是粤牌的。

我匆忙赶回方娟家拿行李,匆匆与他告别。在县城办完事的南达,履诺在方娟家外的农行接上我。他的车上多了个喇嘛,这让我对南达又增加几分信任。

不知道南达的车往什么方向开,也不知道走了多远,两个多小时后,我随南达来到依傍于山脚一栋小楼前。几个汉人向南达涌来,看到他从县城里拉回来的洗衣机,十分雀跃。他们是这里跟随丹增曲切仁波齐修行的,来自辽宁、上海、广东等地。这栋小楼据说是刚建成不久。

我的出现,令汉地居士们颇有些诧异。毕竟,我不为修行而来。幸好,还有南达和他的未婚妻珠拉很关照我。

他俩是负责后勤的。在我眼中,这份差事一点也不轻松,尤其是珠达,煮饭、洗碗、拖地、晾收衣服.......除了和居士们一起上课的时间,在厨房里,一刻也不见她歇着。

珠拉美丽而能干,非常温柔,对汉地居士们,她总是恭恭敬敬,称呼“哥哥”、“姐姐”。我帮她打下手,她不住的说“谢谢”,让我特别不好意思;南达,一副憨厚样,又有几分幽默感。我学做酥油茶,向他演示我的动作是否正确,他拖长声音说:“可~以”。几次之后,我也故意模仿南达的调调说话。

丹增曲切仁波齐也来到厨房,简单和我聊了几句。这是我川西行中遇到的第五位藏地高僧。

这天晚上,珠拉把居士们吃饭所使用的一大堆锅碗瓢盆洗刷干净、收拾妥当,零食已过。南达铺上卡垫,让我和珠达睡一起。他则窝在那张小沙发上。珠拉告诉我,他们打算十月结婚。

很真诚的祝福他们!假想,当我在县城的大街上向南达挥手时,他完全可以不理会我这个陌生又寒酸的女子,这在我所生活的城市完全是司空见惯的。我也完全没有理由去埋怨;而南达把我带到这,让我认识了他的珠拉。他们的质朴与善良,让我留下了旅程中最温暖的一段回忆。

有一个插曲:一个来自上海的男居士,手指裂了一大个口子,我随身带的创口贴、纱布、消毒片正好派上用场。晚上他来到厨房,可能是为表示感谢,或者也是想奉劝我皈依吧,和我聊了好长一会。他称,人人都可以通过修行成佛。而学藏传佛教,是因为这种方式成佛快,就像“坐飞机”。能来到藏地,是五辈子修来的福分。他还说,他并不手指受伤感到难过,相反,觉得庆幸,因为这说不定是帮他消除更大的业障。

从色达、到甘孜、德格,再到石渠,有遗憾,也有惊喜。我至今不懂,我是否真有那些奉劝我皈依者所说的那种“佛缘”?如果真有,那么这一路走来,韩姐、林生、阿达、拥措、次仁、仁珍、曲培、方娟、南达、珠拉,等等等等......你们都是我的“佛”,陪伴我、温暖我、感动我,让我孤单上路的旅程,并不孤单。

第二天一早,和南达、珠达拥抱告别。南达的弟弟骑摩托车把我带到著名的巴格玛尼石墙。

巴格玛尼石墙位于《格萨尔王传》中七座著名神山之一的扎嘉神山下,始建于1640年,据说当时是巴格活佛一世受莲花生大师托梦,在扎溪卡草原上放下第一块玛尼石。300多年后的今天,这里的玛尼石墙已经成为界上最长的玛尼石墙。每片石片上刻着的是六字箴言和《甘珠尔》、《丹珠尔》的部分经文。墙头迎风飘扬着五色经幡,墙体两边的窗口里摆放着各种佛像,玛尼墙边上是长长的转经筒墙、八宝白塔和经幡塔群等,整座建筑群就像扎溪卡草原上的一条巨龙。它的宗教地位,如同拉萨的大昭寺、阿里的岗仁波齐,也是藏人朝拜的中心。

并不是真正佛教徒的我,绕着这巨龙,独行了一圈。感谢我的“佛”,并为他们祈福!

南达把我带到扎嘉寺活佛和汉地居士们修行的地方。这里有很多狗狗。当人在野地上方便,它们会一路跟在后头,但并没有伤害的敌意。这条黄狗大概是看我这个陌生人拿着相机冲它拍,歪着脑袋,一副好奇的憨像

南达,和他的妻子珠拉。他们一早就起来为活佛和居士们做饭,忙个不停。珠拉经常头疼,可能是累坏了

在石渠著名的玛尼石墙,一对母子在朝拜

母子俩绕巨龙转经

精美的玛尼石刻

[ 本帖最后由 曼竹鱼 于 2009-12-9 00:20 编辑 ]

石刻.jpg (129.29 KB, 下载次数: 49)

石刻.jpg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2-10 12:51
标题: 玉树.当旅行成为工作
有没有这样一份工作,可以让你有充裕的时间去旅行;或者,旅行本身就是工作?

如果有这样一份工作摆在你面前,你是否会毫不犹豫的接受它?

也许,我会——但是,我想,这不能持续太久时间。旅行,就像是辣椒圈,丰富你的味蕾,但绝不能当饭吃。更重要的是,当旅行成为工作,这意味着将失去部分自由,如果你想打好这份工的话。

这些想法,是在玉树偶然认识一个旅行指南作者之后。

离开巴格玛尼石墙,我搭上一部卡车来到石渠西区,在色须寺对面的桥头等待开往青海玉树的班车。

至于班车会经过这里的时间,四个人给我四种不同说法。在一家蔬菜杂货店借了把板凳、还借了人家的插座,一边往T43里倒照片,一边心里没底的等待.......

继续发扬在川西一路搭顺风车的作风,当一部KOMATSU(小松)机械维护工作车停在蔬菜行买东西,我大言不惭向三个小伙探询能否顺路搭我一程。西北汉子真是爽快!他们的目的地是西宁,答应搭我到青海歇武镇。

我告诉他们,我的职业是记者,他们第一反应是,我这样一个人大老远跑出来是为了公干。我赶紧澄清,纯粹是个人旅行,而且是丢下工作。看他们的神情,可能是觉得有点不可理解。一个叫陶元德的小伙,给我看了他相机里的照片,除了工作照,其他是在景点的留影。“石渠-西宁这一段,哪里有小松的机械车,我们就往哪里跑,一个月大半个月不着家。一出去就顺便玩一玩。”

告别时,我和这三个小松小伙子一起合了影。之后我在歇武路口搭了部黑车,直落玉树州府结古镇。

旅行,如果只是单单游山玩水,那也未免“低层次”了。去玉树的路上,我联系了人在大连的于峰,他是青海格桑花助学组织的志愿者。于峰让我联系格桑花在玉树的专职工作人员陈新梅。当我兴冲冲的来到格桑花的办公室西北牛宾馆时,得到了这样的回复:这天上午,格桑花刚送走一批物资到三所乡间学校,紧接下来的国庆期间也没有我可以效劳的事。

只有满怀失望的离开,在陈新梅介绍的八吉祥宾馆住下。出去遛达了一圈,对结古镇的第一印象一点也不好。立着格萨尔王骑马塑像的大广场,还有奔驰的各种名贵好车,犹如象征着虚假繁华的泡沫,飘在这座风沙大、乞丐多、满大街是卖藏獒的劣质招贴画的小城里。

如果这天下午六点,新梅姐没有给我打来那个邀约一起吃晚饭的电话,可能第二天一早我已经离开玉树,也就将与一些好玩的人儿擦肩而过了。

新梅姐是杭州人,生于69年(如果不是高原的阳光和风沙,我想她应该会更显年轻些)。从2007年开始,担任格桑花专职工作人员。新梅跟我描述她在阳朔的幸福时光:在遇龙河边租一间风光无限、价格低廉的小房子,除了享受好山好水,还报名参加一个英语班。旅行就是她的生活。

她说,来格桑花工作,绝不是为了钱——事实上,格桑花提供给她月薪只有两千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她每月还要捐助五百元帮助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不太忙的时候,她可以从玉树出发,去藏区旅行。

新梅姐说,她坚持在格桑花工作,一来她没有太多家庭牵挂,在杭州的房子房租也能保障她在玉树的生活品质不会太低。但是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当志愿者,绝不能只有热情和理想主义。”

我说起自己7月在西藏见到孩子们讨要钱物的不安,新梅姐说,一开始看到这些孩子,也会恨不得都去帮助他们,慢慢地会有困惑,自己能帮助多少个?这样的帮助会不会反过来害了他们?“但是,不去帮助他们,更不对、内心会更加不安。”

我和新梅姐一路散步交谈,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偶遇了三个年轻人:米团,还有她的男友,另一个男子叫XD。

他们三住在三摩提藏吧(推荐一下,很不错的旅馆!老板尼玛江才是玉树州民族师范学院民俗学老师,自己制作的明信片极有特色;电话18997361656、0976-8639941;地址新建路18号,中国人民银行往前)。住在藏吧里一个中文说得非常流利的俄罗斯男人安德烈也加入了我们。

大家小酌青稞酒,聊各自的旅行、聊对助学、支教的看法、聊玉树的种种怪现象,不着边际,又不时有火花。

米团和男友,算是自由职业者,他们经常到藏区乡间,搜罗各种贵重石头、吉祥物配件、藏药,然后拍下照片传到网上卖,寓谋生于旅行之中;而XD,供职于三联出版社、负责《lonely  planet(寂寞星球)》中文版的青海一部分的采写。

有趣的是,xd差点成了我的同事。他在媒体行业也工作多年,数月前曾向我单位某部门投送简历,他与该部门的负责人还住在北京同一小区,但约了几次,总没能见上面。迟迟收不到回音,后来就应聘了三联lp中文版作者一职。

聊天时,xd打开录音笔。他说,在一本LP里,除了各种具体的实用指南,还会收录当地人或者异乡人对玉树的看法,这些几百字的内容会列成一些“框”。

我有些羡慕xd的工作,还问他三联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xd却“打击”我,理由是:

1、首先,根据lp的要求,提供的各种信息必须非常全面而琐碎。比如,当地各种档次的宾馆、物美价廉的餐馆、主要的超市、娱乐场所、班车时刻表、包车的价格,等等,这些类似于作者精心挑选出来的“黄页”;

2、因为第1条,这就要求不管作者是否有兴趣,只要是在所负责的范围内,任何一个景点都得去,“一想到这个就非常崩溃”。对于不感兴趣的地方,跑一趟很浪费时间;感兴趣的地方,又因为时间有限,难以沉下去,只能走马观花;

3、lp向作者提供的费用是每周三千,有节余就相当于作者的酬劳。xd说,有一些景点,往往十分偏远。而他又是一个人,包车动辄就是上千;如果能和其他游客一起包车,可以分摊费用,但是这又关系到同行者的节奏是否合拍。不带工作的游客可以一路随时停车拍照,而他是要抓紧时间搜罗信息。

4、因为第3条,xd说,计算下来,他在lp所获得的酬劳,还不如他之前供职于媒体的收入。他也自己想办法接一些外稿,算是“炒更”吧。不过,xd又自我安慰:“好歹还是去了很多地方。如果在北京,可能花更多的钱。”

11月7日,我结束了49天的旅行。至此,xd已在玉树一带工作了60天,“我从第15天开始就觉得厌倦了。”接下来,还有他一想起来就头疼的10G的录音;在2010年1月底必须交货的16万字;以及若干外稿。“我都快死了!!”

如果再有一份这样的工作摆在面前,你还会接受吗?

“我目前的回答是不去。但是我不知道过几个月,我是不是会改变这个回答。”xd说,“旅行指南这一类的工作,都会让一切变得表面。”

对玉树州府结古镇的第一印象一点也不好。满大街是卖藏獒的劣质招贴画,尘土飞扬的大街上奔驰的各种名贵好车,与此同时,只要在馆子里一坐下,马上会有乞丐或者是穿着僧服的乞丐,伸手触碰你的手或肩,令人生厌。

因为对玉树印象不佳,本打算哪个景点都不去,尽快离开。因为偶尔认识了XD们,在玉树的第二天,和xd、安德烈一起包车去一个叫热水沟的地方。热衷拍照的安德烈独自进沟,我和xd则留在沟口,和这个藏族阿妈一家聊天。他们在山头搭了一顶黑帐篷。虽然我们之间语言沟通不算顺畅,阿妈芬芳的酥油茶,已让我们暖意十足。

[ 本帖最后由 曼竹鱼 于 2009-12-10 12:53 编辑 ]

阿妈.jpg (120.7 KB, 下载次数: 50)

阿妈.jpg

作者: 大佳    时间: 2009-12-12 18:47
最后一张照片很棒!
作者: 谭锐棠    时间: 2009-12-15 13:55
不错
作者: connice    时间: 2009-12-15 16:26

作者: 文轩    时间: 2009-12-20 16:49
写得真好,阅后有如亲历的感觉----为了写回复,登录了好久没有登录的车迷网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2-20 21:56
标题: 回复 51楼 的帖子
为了您这句话,我得挤挤时间接着写
作者: 阿妹    时间: 2009-12-20 23:10
在零下7度的地方,临上火车前追着看完这篇,我容易吗?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2-21 18:04
标题: 回复 53楼 的帖子
感动得敲键盘都不利索了,呵呵
作者: 海@记    时间: 2009-12-21 22:49
年轻的雕版工人,盘腿窝在棉被里,经版靠在左臂弯里,右手持刻刀,借着窗外黄昏的光线,循着版上的经文书法,一刀、一刀雕刻着——那姿势,仿佛是在演奏琵琶,流淌出的木屑,犹如时光的碎片。


文采真没的说 dhh
作者: 付辛汗    时间: 2009-12-22 12:57
好!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09-12-23 03:47
标题: 川藏北线.清冷中秋月
今年7月,我和佳自驾车从青藏线进,从川藏南线(波密、察隅、左贡、芒康)转滇藏线(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大理)出。

第二次进藏,我打算走川藏北线(玉树—囊谦—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那曲)。离开玉树前夜,在三摩提藏吧,请教曾经走过这一路线的米团,她很肯定的告诉我:这一路遇到班车的机会非常渺茫,只能碰运气搭车或者是包车。

好吧,看来我得做好随时当“站街女”的准备。

行前在书店里浏览了藏地的一些旅行书,一来内容显然是七拼八凑来的,但定价却不菲;二来,我觉得,带旅行指南书,会过于依赖它,反而成了自我束缚,还不如到了当地、再直接了解最新、最直接的信息。因此,包里只揣上一本8元的《袖珍中国地图册》,掌握一下大概走向;而上网泛泛查找的旅行资料,也只限川西部分。

多亏撰写LP指南的XD,向拒带旅行指南的我,提供了一条非常宝贵的信息:在玉树三江源宾馆旁的车站,有玉树—囊谦、类乌齐—昌都的班车。xd建议,如果不想在囊谦旅行的话——况且,在囊谦旅行,景点散布在各处村镇,我一个人包车价格高昂,因此,最好直接搭班车到类乌齐,到了再想办法去拉萨。

祖国妈妈60岁大寿那天上午,当亿万中国人正守着电视机,观看阅兵大典时,我正在玉树-类乌齐的班车上看《阳光与荒原的诱惑》。运气不错,班车逢每周二、四、六出发,我赶上了星期四的这趟。

晚上十点多,班车到达类乌齐。我和邻座、也是独自上路的郑姓女子一起吃了饭、晚上和她同睡一张床。郑姓女子,四川眉山人,大我五岁。她说,孩子放在老家,自己一个人以前在甘孜开馆子,一年能挣四五万,现在在玉树工作(具体做什么没说)。这次准备去昌都边坝县,考察当地的羽绒服市场。如果可以的话,想到这来做生意。

7月的西藏行,让我发觉,藏地和珠三角、长三角一样,有一个庞大的外来经商、打工群体,以四川的汉人居多。我突发奇想:若有学者有兴趣,是不是可以把偏远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川籍经商打工者做一个横向比较?有说四川人是天下人的盐,我觉得四川人也像是中国的“吉普赛人”。

第二天早上八点,班车向着昌都出发。我在车下用力挥手,昨天还一起同车的乘客,仿佛是我难舍的亲友。

“放心吧!多保重!”关上车门前,司机扎西尼娃对我一笑。这个热心的司机答应我:如果在路上遇到迎头从昌都向那曲方向的司机,一定会叮嘱他联系我,把我带上。

可是,这一天会有去往那曲的班车吗?对此,扎西尼娃,甚至是昌都、类乌齐客运站的接线员都给不了我一个确切的回答。

我独自在类乌齐县城,街头漫无目的的走着。“维稳”之类的标语很惹眼,街角墙头贴着“举报zd份子将获1000至10万元奖励的”的公告。想起在网上查到,类乌齐有座查杰玛大殿,它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距今700多年历史。该殿一向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藏众多的佛像经典而闻名。过去,当地群众流传着“先去朝拜拉萨的大昭寺,而后再去查杰玛大殿”的说法,可见它的名气之大。
查杰玛大殿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的类乌齐镇(注:类乌齐县在桑多镇)。与其无望等待,不如去看看吧。

打听了一下包车价格:去丁青拼车最少70元,去类乌齐镇是200元往返。太贵了!为了节约银子,只有发挥“站街女”姿态,卡车、货车、轿车,包括摩托车,见车就拦。先问去不去类乌齐镇;不去的话,就问去不去丁青。拦了十几部车,不是不顺路,就是要收钱。直到拦下了一部喇嘛的轿车,这位善人来自类乌齐县岗色乡多索村达卡寺,名字很特别,叫做阿佛,他回寺正好会途经查杰玛大殿。

查杰玛大殿有种遗世独立的姿态,也是迄今我见过的藏区外形最独特的寺院。大殿从下至上分为三层:下层黑白红条纹相间的是“条纹殿”,外面绕殿一周设有转经道,供信徒们转经朝圣;中层是“红殿”,最上层是“白殿”。红殿和白殿逐渐向里收拢,饰以飘逸的飞檐,呈飞腾之势,在白殿之上是高耸的金顶,直指苍穹。据说,查杰玛大殿集藏、汉、印度和尼泊尔风格为一体,是康区最具特色的殿堂,也是西藏最大的拉康之一。

进入大殿,喇嘛们正在诵经,我兀自端详殿中诸尊佛像。据记载,查杰玛大殿历史上曾藏有各类珍贵文物,仅佛像就有4万余尊,各种精心缮写的经文、书籍近10万帙。但在十年文革动乱中,查杰玛大殿毁于一旦,如今这座是重建的。有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偏偏殿内到处漏雨,真是悲哉!

待喇嘛们做完功课,我这殿内唯一的游客,央求他们打开红殿和白殿的大门,让我参观,竟获同意,真是欣悦!有趣的是,红殿与白殿每扇门都有三把“铁将军”,三个执事喇嘛分别掌管一把。于是,三个喇嘛全程陪同我参观。呵,vip待遇啊!

可惜语言沟通问题,无从对大殿历史和宝物有更多了解。据说这里还藏有传说为格萨尔用过的马鞍和战刀、八瓣莲花的金刚像、元朝玛卡太后带来的象牙、五世达赖的镏金降魔棒杵,还有相传建寺时从上部达隆带来的释迦牟尼佛紫金像,据说佛像内藏有佛祖的舍利和一节指骨......

站在白殿天台上,皑皑白雪覆盖大殿背后的甲日神山,秋雨初歇,飞檐下青苔石板小径泛着柔软的光泽,内心底,一股舒畅之气缓慢升腾。是因为这里确实是殊胜之地,还是又经历一次特别的旅程?

大殿四个喇嘛正要驾车去桑多镇,我幸运的又搭上了。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在类乌齐县城等候班车。

下午5点多钟,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昌都至那曲的司机来电,叫我收拾好行李,车子马上就到!当那部青色的、明显上年纪的大巴真实的出现在我面前,我像上午那样,又一次对着司机用力挥手。

当晚11点,班车到达丁青。这一程,车上只有四个人:司机林青松、司机爱人、司机助手。我是唯一乘客。呵,又一次享受vip待遇!其实,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可笑:为什么要旅行?为什么要进藏旅行?为什么要独自进藏旅行?......就在寒气逼人的荒原里摇晃着,思索着在路上的意义。无解。

第二天一早,班车上塞满了乘客和行李向巴青进发。大概是有些审美疲劳的缘故,一路自然风光只能说乏善可陈,而社会图景令我难忘,沿途城镇,即使有水泥大道、现代化的楼房,也随处可见牛狗翻捡路边垃圾堆的东西吃。

是日中秋,收到在川西认识的林生节日短信。本来好好的,倒翻出了些许旅泊的惆怅出来。巴青的中秋夜,不见月亮——可能是我没心情留心望天吧。不想与众乘客挤在住宿地的餐厅里吃高价饭,窝在四面隔板隔出的、只能容纳一张单人床多点空间的单人间里,吃面、洗脚、上网.......睡觉。想象自己是民工,不不,民工才舍不得住这么四十元一间的单间呢......

司机赶路向那曲的那晚,在大巴上一觉醒来,车是静止的,原来车坏了。清冷银辉笼罩大地,窗外黑影摇晃,藏式木屋灯火全无。一切犹坠梦境。给佳发了发短信:十六的月亮果然很圆。

经过三天四夜的跋涉,班车到达那曲,最终是在10月5日的凌晨四点。这真是个该死的时间点!那曲新车站此时大门紧锁,两个藏族男人,外加一个藏族女人和一个还穿着开裆裤的婴孩,直接在车站门口铺上棉被铺盖,就地睡下。

“有烟吗?”从下车那一刻开始,我冻得直哆嗦,好吧,破戒一下。一个重庆民工递来一根,见我手指僵硬,几次火机都不着,干脆帮我点上。这一刻,他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虽然我与他之前同行的路上一句话没说过,也不知道他姓甚名甚。

我有意向这群来自四川、重庆的民工靠近,因为冷,也因为怕。这些民工的行李非常多,用蛇皮袋一袋袋捆着,除了家具、家电,几乎是把日常生活用品都带着走。他们说,要先到拉萨,然后再去山南找活干。

我跟着他们找了个车来到那曲旧车站,在这里,我们遇到一个该死的藏族警察。

我们想进车站值班室烤火取暖,那警察本来躺在床上,一下子就坐起来,大声吆喝道,出去!快出去!

“我们是良民啊!”我说,外面这么冷,我们只是想来烤火,不会影响你们。

“不行!不行!现在国庆期间要维稳,懂吗?!你们快出去!”那警察已经走到我们跟前,双手比划着,要把我们轰走。

TMD,那该死的警察就是走狗!而我犹如丧家之犬!

但这世上还是好人多!我走到车站20米外的一家旅馆,看着门开着,走进去,躺在床上的一个男子,听到有动静,醒了。我买了包烟,进而又提出要求:因为要坐早上7点的头班车去拉萨,不想住宿了,但能不能进来避寒?他想了想,答应了!我感动向他连连双手合十致谢。这老板不仅让我们分享了他身边的取暖器,还招呼我们用他店里的热水。

那曲到拉萨的班车,因为又是限速、又是停车吃饭、又是沿路六七个检查,从早上八点开到下午五点才到达。几近崩溃的我,在著名的八朗学旅馆办好手续后,第一件事就是冲进澡堂。

静默于斜风细雨中的类乌齐查杰玛大殿

川藏北线上烂路连连,自然形成的烂就不说了,最无厘头的是那些以修路之名、却多年修修停停、总也修不好的烂路。司机是重庆人,跑这条线有十几年,路况驾轻就熟。我笑他是把大巴当越野车开。左边黑衣者就是司机林青松,右边迷彩服者是他的助手,中间那个小伙是乘客

坐在窗台上的孩子

凌晨四点半到那曲,有藏人在车站外直接往地上铺上棉被,搂着娃娃倒头大睡。我冻得直哆嗦

[ 本帖最后由 曼竹鱼 于 2009-12-23 03:58 编辑 ]

哆嗦.jpg (163.42 KB, 下载次数: 52)

哆嗦.jpg

作者: 浩瀚天下    时间: 2009-12-27 10:17

作者: 谈来弹去    时间: 2010-1-15 00:20
俺很想去西藏,先学习。
作者: 向明    时间: 2010-1-15 14:16
原帖由 曼竹鱼 于 2009-11-18 00:18 发表
从色达到德格,须先经过甘孜。在招待所里打听到,从佛学院到甘孜有班车,逢单日发车。我和韩姐不想多耗一天,决定搭小面包车,提前联系好司机,谈妥价格是每人60元。那个藏族司机要求我俩次日早上六点半碰头。

这 ...

和尚也是好色份子
作者: 老友    时间: 2010-1-15 15:38

作者: FORESTER    时间: 2010-1-31 16:20
标题: 回复 地板 的帖子

作者: FORESTER    时间: 2010-2-1 10:55
标题: 西藏是个好地方!
有空我也上上西藏的相片。
我们是去年国庆去的,戒备森严啊!但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亲眼近距离的看到装甲车巡逻。还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加油时,除了司机,一律要下车,在指定地方等。幸好没事!
我们去了很多寺庙,其中一个寺,好像是扎什伦布寺,拜了班禅十世的灵塔。还有,纳木错,珠峰大本营,布达拉宫等等。
作者: 求@奇    时间: 2010-2-6 16:11

作者: 自由中卫    时间: 2010-2-9 13:31
太精彩了。看来女士在路途上得到他人的帮助和与当地人交流会有优势,不过人身安全方面就要多考虑。
一个人在路上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孤独。川藏北线计划多时还没去成。我要参考你行程去。
作者: 瞧瞧    时间: 2010-2-18 23:02
精彩!
作者: 阿妹    时间: 2010-3-5 18:52
慢-慢-慢……慢煮鱼的游记刚写到拉萨,这会儿又游到暹粒了


疯狂啊
作者: 曼竹鱼    时间: 2010-3-13 17:29
标题: 回复 67楼 的帖子
呵呵,行踪被你暴露了!

真是对不起捧场的读者啊,拉萨之后是尼泊尔,尼泊尔之后是柬埔寨,柬埔寨之后是。。。

挤挤时间写




欢迎光临 车迷网 (http://www.autofan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